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封顶!打造“笙”声不息蓉城音乐之都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5-08-15 17:32:30  浏览量:2

8月15日,由蜀道集团所属四川路桥交建集团承建的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7号地块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成都音乐坊片区的标杆性城市更新项目,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旨在打造成都首个音乐主题特色与国际五星标准兼备的沉浸式体验场景,为音乐爱好者提供集音乐沙龙、国际交流、住宿于一体的全新社交空间。

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7号地块效果图

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7号地块位于成都市一环路核心圈,地处音乐大道与群众路交叉处,占地4732平方米,建筑高度123.3米,基坑深度达16.7米,包含地下3层和地上29层,为超高层装配式建筑,采用全幕墙外立面体系,结构装配率高达60.6%,远超行业综合水平(行业平均水平为40%-50%)。塔楼设计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笙”为核心灵感,通过竖向体量的切分与错动,还原笙管排列的层次感与韵律美,展现东方音乐文化的底蕴。

由于一环路核心圈城市管网密布,施工空间狭窄,项目团队通过优化计划及创新施工工艺,在占地仅四千多平方米的“螺蛳壳”里直面挑战。一是“钢铁铠甲”破局深基坑。面对与一环路下穿隧道仅一墙之隔的深基坑,项目采用“排桩+锚索”支护体系,为基坑穿上一件坚固的“铠甲”,大幅提升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成功化解“胶囊地块”的侧向压力风险。二是“搭楼神器”助力主体施工。通过“铝模+爬架”组合模型搭建起堪称“搭楼神器”的“爬升—支模—浇筑”流水线,该组合模型会随着建筑主体节节“攀升”,实现局部二次结构与主体一次成型,将标准层施工周期压缩至7天/层,施工效率提高15%。三是“空中绣娘”勾勒建筑曲线。外墙装修创新采用“吊篮+索道式提升机+环形轨道”三位一体方案,灵活的“运针走线”将单块面积超9平方米的玻璃单元精准定位安装,实现“无缝贴合”效果。四是“绿色屏障”护航城市建设。通过声屏障围挡等装置为现场装上隔音降噪的“金钟罩”,项目实时监测,采用高空喷淋、地面喷雾、移动降尘、物理覆盖等多种防尘措施架起五位一体“防尘网”,构筑了坚实的防尘降噪屏障,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7号地块 (建筑顶端蓝色部分即为组合模型)

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还积极推广新能源设备应用,在生活区推广空气能供水设备,施工现场实现太阳能照明系统全覆盖,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工地。项目成功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省级QC成果1项,获评成都市“绿色标杆”工地、“成都智能建造二星项目”,入选《2025年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名单》。

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效果图

据了解,成都音乐文创总部基地位于武侯区音乐坊核心区域,毗邻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成都城市音乐厅,总占地约28.5亩,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由6、7、8号地块组成。基地将打造以音乐演艺、原创音乐孵化、数字音乐等音乐产业为核心,融合商业、酒店等业态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融合音乐坊片区特有的社群文化基因,依托成都市武侯区“一轴连两带、一核聚四片”的X型全域旅游发展骨架,旨在助力区域全面建成“国际音乐之都核心区”“国际音乐生态示范区”与“成都城市音乐会客厅”。项目建成后,对推动成都市音乐产业升级,丰富城市文化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