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培养“坚持力”的小技巧
发布时间:2025-08-26 20:36:00 浏览量:1
昨天晚上,我又被6岁的女儿搞得哭笑不得。她指着角落里那架积满灰尘的小钢琴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了,太难了!"这已经是她这个月说的第三次了。
看着那架钢琴,我心里五味杂陈。三个月前她哭着闹着要学钢琴,说一定要成为小音乐家;一个月前她又说想学画画,现在画笔也扔在一边不碰了。
我忍不住叹了口气:"宝贝,你已经学了三个月了,不能半途而废啊!"她撅着嘴说:"可是我就是不想学了嘛!太无聊了!"
看着她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真的很无奈。这孩子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钢琴学了三个月不想学了,画画学了两个月也放弃了,连搭积木都是搭到一半就跑去干别的。我忍不住想:她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坚持?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不管是学习技能还是日常活动,她总是虎头蛇尾。读书读到一半就不想读了,拼图拼到一半就说太难了,连承诺要照顾的小金鱼,也是新鲜劲过了就忘记喂食。我握紧拳头,深呼吸了好几次,心里想:为什么她什么都坚持不下去?
朋友们也经常抱怨同样的问题。"我家那个就是没有毅力!"、"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报了那么多兴趣班,没有一个坚持到底的!"大家聚在一起时,总是会讨论这些让人头疼的"半途而废"问题。
直到上周,我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儿童心理讲座。发展心理学专家张博士跟我们分享了一个让我深思的观点:"孩子半途而废,往往不是意志力差,而是我们对'坚持'的理解和培养方式有问题。"
她解释说:"6岁孩子的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很难像成人那样进行长期规划和坚持。另外,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设定了过高的期望,孩子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放弃。"
博士还提到了一个关键概念:"真正的坚持力不是硬撑,而是在适当的支持下,逐步延长专注和努力的时间。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小成功'的经验,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他们完成大目标。"
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培养女儿的坚持力。我总是期望她能像大人一样坚持几个月甚至几年,但她的大脑发育水平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博士还分享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培养坚持力就像锻炼肌肉,要从举轻一点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举很重的哑铃,他们当然会受伤,也会对锻炼产生恐惧。"
回到家后,我决定用全新的方式来帮助女儿培养坚持力。第二天,她又开始弹钢琴时,我没有要求她练习30分钟,而是说:"我们今天只练习10分钟,但要专心练好这一首简单的曲子。"
没想到她很轻松就完成了,还很有成就感地说:"妈妈,这首曲子我弹得很好听!"
我发现了培养孩子坚持力的4个实用技巧:
1. 设定合理的小目标不要一开始就要求长期坚持,而是设定"今天我们练习10分钟"、"这个星期我们完成这一课"这样的小目标,让孩子容易达成。
2. 关注过程而不只是结果不说"你要坚持学一年",而说"你今天练琴很认真,我看到你在努力克服困难",让孩子感受到过程中的价值。
3. 允许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当孩子表现出疲惫时,可以说"我们今天先休息,明天继续",而不是强迫他们硬撑,避免产生厌恶情绪。
4. 创造成就感体验定期让孩子展示学习成果,比如"给爷爷奶奶弹一首曲子",让他们体验到坚持带来的成就感和认可。
坚持这样做了两个月后,女儿真的变了!她不再动不动就说要放弃,而是学会了分阶段完成目标。更重要的是,她开始享受"坚持"带来的成就感。
上周她自豪地跟我说:"妈妈,我已经连续练琴两个星期了!我觉得我变厉害了!"看到她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我知道她正在建立真正的坚持力。
现在她不仅在钢琴上坚持得更好,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更强的毅力。拼拼图时遇到困难不会立刻放弃,读书时也能更专注地读完一整本。
昨天她还跟我说:"妈妈,我发现坚持做一件事情,最后会变得很棒!"
说实话,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培养孩子的坚持力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当我们学会设定合理的期望,给孩子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时,他们的坚持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增强。
如果你家孩子也总是半途而废,不要急着给他们贴上"没有毅力"的标签。试着降低期望,设定小目标,让他们在一次次小成功中建立坚持的信心,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坚持的潜力,只是需要正确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