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首部大型“沙漠红色交响乐”,奏响!

发布时间:2025-08-27 15:33:25  浏览量:1

文 | 纪晨

8月22日,原创交响作品集《奏响北疆红色初心新乐章》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大剧院音乐厅首演。该作品由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与内蒙古艺术学院联合制作,是内蒙古首部“大型沙漠红色交响乐”,以当代年轻作曲家的独特视角,深情赞颂扎根北疆、建设北疆、守护北疆的奋斗者们,为时代奏响一曲礼赞北疆精神的鲜活新声。

用音符礼赞北疆建设者

北疆,涵盖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中国北部边疆区域,既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能源与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核心区,在守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战略使命。

数年前,内蒙古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青年教师梁明恒前往鄂托克旗毛乌素、杭锦旗库布齐、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采风,途中遭遇的极端天气,让他深切体会到扎根北疆的艰辛与坚守的可贵。此后,他潜心创作,立志用音符记录北疆生活、礼赞建设者的奉献。

得知梁明恒的创作初心后,鄂托克旗与内蒙古艺术学院决定携手合作,共同将这部作品打磨为当地首部原创交响乐作品集。为保障作品质量,双方特别邀请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秦文琛出任总顾问,并组建起由史永清、浪腾苏都、王皓晨、陆有富、潮鲁、曹文军等业内权威人士组成的艺术指导团队。该团队从作品的思想内涵挖掘到艺术表达呈现等方面进行细致研讨与严格把关,最终助力《奏响北疆红色初心新乐章》顺利完成创作。

梁明恒坦言,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得到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尤其是秦文琛,曾多次对照总谱,为他提出精准且独到的修改建议。

他最初的创作构想,是采用马头琴、古筝与交响乐团协奏的形式;在秦文琛的启发下,梁明恒调整创作思路,转而将马头琴与古筝特有的音色质感、情感韵味融入乐团各个声部,使浓郁的草原气息自然流淌于乐队整体肌理之中。同时,秦文琛还引导他以青年创作者的独特视角,聚焦扎根北疆、建设北疆的奋斗者群体,鼓励他从内心深处抒发对这一群体的崇敬之情与礼赞之意。经过多年时间的精雕细琢与反复打磨,这部作品于今年初完成最终定稿。其中,作品中的“胡杨丹心映漠红”乐章于今年6月30日斩获世界古典大师协会(WCMA)国际作曲大赛一等奖,为北疆文化名片增添了亮眼色彩。

勾勒北疆多元音乐风貌

首演当日,《奏响北疆红色初心新乐章》由指挥家夏小汤执棒鄂尔多斯交响乐团演奏。该作品由六部交响诗篇串联而成,生动铺展内蒙古北疆的独特风土人情与深厚红色情怀,延续中国民族交响乐“中西融合”的创作传统,每个乐章均通过对地域文化元素的精准提炼、乐器编配的巧妙设计,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度融合,构建出兼具地域特色与艺术感染力的北疆音乐图景。

第一乐章“毡房欢腾唱党歌”,以清脆的邦戈鼓(bongos)搭配弦乐拨弦开篇,模拟大漠星空的疏朗空旷感;一提琴与二提琴采用近似马头琴的明亮音色勾勒草原轮廓,打破传统交响乐中大提琴承担厚重呼应的模式。乐章旋律大开大合,尽显北疆豪迈本色,欢快节奏中裹挟着毡房炊烟袅袅、草原碧浪起伏的鲜活场景,与“唱党歌”的赤诚主题自然交融,听感明快且感染力绵长。

第二乐章“大漠长河英雄胆”中,钢琴琶音如流水般蜿蜒,描摹大漠长河的浩渺质感。乐队中多件乐器分别呈现出跳跃的闪烁感,既似星空里最耀眼的星辰,又如阳光映照光伏板反射的光芒,生动晕染出戈壁昼夜交替的光影变幻;乐章后半段转入庄重缓慢的旋律,如厚重的劳动号子在旷野间回荡,既彰显“英雄胆”的刚毅气质,更暗合“持久奋斗”的价值内核,呼应北疆建设者扎根戈壁的坚韧品格。

铁三角、颤音琴等乐器轻叩出“荒漠驼队”的行进节奏,弦乐大幅的渐强渐弱则模拟风沙起伏的质感,第三乐章“驼铃颂歌献给党”开篇就将观众思绪拉回丝绸之路的繁华过往。随着近似马头琴的悠扬旋律展开,绵长如蒙古长调的乐声传递出悠远意境;中段节奏骤转急促,小提琴以“风劲十足”的演奏技巧模拟马头琴的急促颤音,生动再现草原载歌载舞的欢腾盛况。在速度与演奏精准度的平衡中,“颂歌献给党”的正能量主题随乐声自然流淌。

第四乐章“胡杨丹心映墨红”运用四三拍、八六拍与四二拍的复合节奏交织,以音乐语言具象化胡杨在风中摇曳的坚韧姿态。旋律既保留蒙古长短调特有的苍凉韵味,又融入流行乐、摇滚乐的动感节奏,实现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

第五乐章“大漠奉献耀北疆”开篇以“留白”式的宽广旋律,铺展大漠无垠的辽阔意境。打击乐段落营造出汉唐西域的历史厚重感,巧妙勾连北疆千年文脉;慢板部分以深沉旋律诠释“奉献”的大爱无私,快板段落以马头琴式的奔腾节奏点燃草原活力,“一慢一快”的鲜明反差让“北疆因奉献而闪耀”的主题愈发突出,史诗感与感染力交织共鸣。

作为全曲收尾,第六乐章“瀚海长歌交响诗”重现前序段落的核心音乐素材——悠扬的草原旋律、灵动的复合节奏,进一步强化听众对北疆音乐风格的深层记忆;乐章结尾以极具爆发力的强音收束,象征北疆从荒芜到繁荣的历史蜕变,让“瀚海长歌”的壮阔意境在余韵中久久回荡。

两地乐手跨城协作

本次首演中,鄂尔多斯交响乐团50余名乐手参与演奏,同时特邀10位北京专业院团的乐手跨城助演。鄂尔多斯交响乐团副团长、大提琴演奏员薛巍介绍,乐团日常以演绎经典民族音乐与西方传统交响乐为主,接触原创新作品的机会相对有限。为确保首演效果,乐团提前两三个月便向乐手发放乐谱,便于大家尽早投入摸索与排练。

指挥家夏小汤的加入显著提升了排练效率,他带领乐团精准把握作品的节奏韵律与情感张力。“很多段落要找到赛马般的动感,让乐团‘跑’起来却不能乱,需通过速度传递作品中激昂奋进的精神内核。”夏小汤说,即便在彩排阶段,他仍在细致调整演奏速度细节与乐手状态,力求呈现作品奔腾向上的精气神。

作为助演乐手,原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乐队首席邢皓介绍,“作品融入大量蒙古族音乐元素,对弦乐演奏而言,需要运用多种弓法与华彩技巧‘化身’马头琴,尤其是长线条长音段落,更需精准把控音色与力度。”

两地乐手在合作中形成默契:北京乐手带来的演奏新理念与音色处理技巧,与鄂尔多斯交响乐团乐手的在地音乐经验碰撞出独特艺术火花。薛巍说,乐团成员格外珍惜此次与外部专业乐手合作的机会,在高效配合中顺利完成首演,用乐声传递出北疆人民的奋进精神。

对于这部作品,夏小汤评价道:“它深深扎根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既吸纳西方交响乐的配器与曲式智慧,又融入流行、摇滚节奏等现代音乐语言,最终实现了‘传统韵味+时代感’的生动艺术表达。”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