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专业不再校考:南艺打响2026艺术类招生再变革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5-08-26 23:37:00 浏览量:1
“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控制校考的高校及专业范围。”
2021年颁布、2024年开始实施的这一政策出台,高校艺术招考政策持续收紧,2024年、2025年校考院校及校考专业持续减少,省统考地位日益凸显,艺考之路迎来全新格局。
8月26日,南京艺术学院官方发布通告,宣布自2026年起,该校舞蹈学、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招生不再组织校考,将使用招生省份的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成绩。
这份通告虽然来自一所院校,却折射出全国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的整体变革趋势。艺术校考的范围正在逐年缩减,省统考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回溯到202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2024年开始实施,这份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校考的高校及专业范围”。
政策为校考设置了较高门槛:只有“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和“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才有资格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
教育部门还建立了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对违规招生行为“视情节严肃处理,直至停止校考资格”。这一系列举措表明,艺术招考改革不是临时举措,而是长期趋势。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全国组织艺术校考的院校仅有38所。到2025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减少到36所,校考院校和专业数量正在逐年缩减(详见:38变36!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2025不组织校考)。
南京艺术学院刚刚发布的通告,可以看作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作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南艺的招生改革极具有风向标意义。
南艺保留了七个专业的校考资格:音乐剧、舞蹈表演、舞蹈编导、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播音与主持艺术、流行音乐。这些专业确实符合“对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的特征(详见:南京艺术学院2025本科招生简章)。
而舞蹈学和音乐教育两个专业退出校考序列,也反映出政策执行的标准——更为专业化、技能要求更高的专业才可能保留校考。
基于当前政策方向和已有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未来艺术招考改革还将持续深化。更多综合类院校的艺术专业可能会逐步退出校考行列,转而采用省统考成绩。即使是专业艺术院校,也只有其核心优势专业可能保留校考资格。
艺术招考格局正从以往的“校考为主、省考为辅”转变为“省考为主、校考为辅”。省统考不再只是“门槛”或“预选”,而逐渐成为众多艺术专业录取的主要依据。
这一趋势其实符合艺术人才选拔规律。对于大多数艺术专业而言,省统考足以检验考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少数顶尖艺术院校的特色专业,才需要通过校考来选拔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
对未来的艺考生而言,这些变化带来了多重影响。
一是省统考地位空前提升。以往可能被忽视的省统考,现在成为录取的关键依据。考生必须重视省统考,全力以赴准备。
二是考试策略需要调整。以往考生可能奔波于多所院校的校考之间,精力分散。现在基于省统考成绩的选择更多,更能节省考生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三是专业选择需要更加理性。校考专业的减少意味着通过校考进入名校的机会减少,考生需要更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专业实力,做出合适的选择。
四是文化课要求可能进一步提高。随着专业考试简化,招生院校可能会更加重视文化课成绩,艺术生的文化素养将越来越受重视。
面对这些变化,2026届及以后的艺考生应该如何准备呢?
首先要重视省统考。不要将省统考仅仅当作校考的“热身”或“预选”,而要作为主要战场来认真对待。了解本省统考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详见:艺术类统考各专业评分标准),进行针对性训练。
其次要精准定位。了解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招生政策变化,确定是采用省统考成绩还是组织校考,避免准备方向错误。
再次要注重专业基本功。无论是省考还是校考,对专业基本功的要求是一致的。扎实的基本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最后要平衡专业与文化课学习。随着艺术招考改革的深入,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专业与文化课并重,才是艺考成功的保证。
艺术招考改革如同一盘大棋,每落一子都影响万千艺考学子。未来的艺考之路,将更加公平、科学,也更考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真正实力。
改革浪潮中,唯有顺势而为、提前布局者,才能在新规则下脱颖而出,走进自己心仪的艺术殿堂。
对南艺舞蹈学、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招生不再组织校考,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来评论区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