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苏有朋耍大牌?911元音乐会票不能合影,直言不爱音乐的人别来了

发布时间:2025-08-29 21:00:00  浏览量:1

[撒花]相信不少人去歌手演唱会除了想要看到歌手真人,听到他的歌声之外,还有些人是想要和歌手合影。

但苏有朋的票太难抢,就有一些粉丝希望911元的票也能合影,但苏有朋本人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直言,我卖艺不卖身,不爱音乐的人别来了,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近千元连合影都换不来?

一场音乐会,苏有朋却因“卖艺不卖身”的硬核回应引爆舆论!当粉丝渴望合影,他却划下艺人底线,直言“不爱音乐的别来”,瞬间点燃了娱乐圈关于艺人与粉丝的激烈辩论。

在如今的娱乐圈里,一场演唱会似乎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粉丝去听歌现场,而当互动体验成为新的价值标杆,艺人与粉丝之间的边界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而艺人苏有朋就因为一场即将举办的音乐活动,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主办方在这次活动中设置了数量有限的VIP票。

而这种票的持有者能获得特殊福利,可以优先入场,不过更加吸引人的是,购买VIP票的人,可以十人一组的形式与苏有朋本人合影。

这个安排瞬间点燃了苏有朋的粉丝圈,毕竟能和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谁不想要呢?更何况除了合影还能得到亲签的海报,这就让VIP票更加受苏有朋粉丝的欢迎了,也变得更加难以抢到了。

很快一些买了普通票或者没抢到VIP票的支持者们开始发声,他们的诉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合影的福利不要搞特殊化,大家都能有机会参与,毕竟普通票的价格也算不上很低,911元已经接近千元的价格了。

眼看讨论声越来越大,苏有朋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直接给出了明确的回应。

他先是给这场活动定了性,他强调这首先是一场音乐会,核心是音乐本身的演唱,而不是一场为了满足合影需求的见面会。

他的团队为了这场单独的演出,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目标是给所有来听歌的人呈现出最棒的舞台表现。

紧接着他抛出了一句引发争议的话:“我卖艺不卖身”,这五个字清晰地表明了他的职业底线和服务范畴。

他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在舞台上呈现艺术,而不是将合影作为一种无差别贩卖的服务,他甚至直白地建议,那些主要目的不是来欣赏音乐的朋友,或许就不应该参与这次活动。

这份坦率在当下的娱乐圈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也让人看到了一个资深艺人对自身作品的珍视和尊重。

毕竟不少歌手比起粉丝喜欢他们本人来说,更希望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让自己的艺术让更多人看到。

当然粉丝们的心情也能理解,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单向的崇拜,大家渴望的是更深层次的接触,一张合影,一张亲签在不少粉丝看来,就是这种连接最直观的证明。

当有限的VIP票将“合影权”变成一种稀缺资源时,它自然就成了粉丝眼中的“稀缺物资”,这种渴望从单纯的欣赏作品,升级为想要深度参与、获得独家认证的心理,正是当下粉丝经济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不少粉丝来到演唱会,除了想要听到自己偶像的歌声之外,还有不少人期待自己能和自己的偶像近距离接触。

毕竟即便是在演唱会中能看到真人,但远距离的听歌和近距离的接触,终究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如何平衡这种情感需求与活动的实际承载力,是每个主办方都要面对的课题。

从乖乖虎到苏导

苏有朋的这份坚持,其实与他三十多年的演艺生涯密不可分,回看他的履历,你会发现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时间拉回到1988年,他作为小虎队里最年轻的“乖乖虎”出道,这个组合很快就红遍了大江南北,收获了很多的粉丝。

但他的脚步并未止于偶像歌手,1991年他考入的是台湾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系,学霸身份为他的偶像光环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知性色彩。

等到小虎队解散后,他于1997年开始独自发展,而机会也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次年一部《还珠格格》让他成功将事业重心转向影视领域。

从那以后他的身份愈发多元:演员、歌手,再到后来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他早已不是那个只需要对着镜头微笑的“乖乖虎”。

这位出生于1973年台北市的艺人,用他的人生轨迹证明了,一个艺术工作者完全可以靠作品和实力赢得长久的支持和尊重。

他今天的表态,与其说是一次公关回应,不如说是一位行业前辈对自己职业尊严的捍卫,这起由不少媒体报道的事件,提醒着整个行业,当大家在讨论粉丝经济和互动体验时,不能忘记艺术活动最核心的价值。

清晰地定义活动边界,和粉丝建立合理的期待,或许才是让艺人与粉丝关系走向更健康、更长远未来的关键,毕竟好的作品,才是连维持粉丝和偶像关系最好的“线”。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