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如何用音乐激活千年古城DNA?
发布时间:2025-08-31 07:08:07 浏览量:2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潘钰鑫 陶慧琳 通讯员 陈子颖
当钱塘潮韵碰撞澎湃音浪,江南水乡奏响最潮节拍——
8月26日,为期7天的“潮乐之城打击乐艺术周”在海宁盐官落下帷幕,30场大师课、50场演奏会,还有汇聚优秀乐手的全国总展演轮番上演;仅隔一天,《我们好极了》歌会在盐官接棒开唱,集结了大张伟、容祖儿、张韶涵等豪华阵容,他们以河道为背景、街巷为延伸,音乐不再局限于舞台,而是唱响在古城的每一处。
从去年9月第一枚音符的律动,到如今高频次、多元化音乐活动的轮番举办,盐官这座以“音乐”为文化内核的古城,正不断打响“世界音乐之都”的招牌,并为海宁高质量发展开辟了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在文旅赛道陷入“千镇一面”困局的当下,海宁为何选择用音乐打造独树一帜的闪亮名片?又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潮音长鸣?
从动感到感动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8月26日上午,在海宁钱塘江畔,伴着《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306位鼓手迎着江风一起击鼓迎潮,动作整齐而有力,潮声与鼓声交织,直冲云霄。
击鼓队伍中,既有满头白发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少年,而站在队伍前排的娃娃鼓手,更是格外吸引众人目光。“我学习打鼓已经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啦,非常喜欢!”年仅三岁半的郭艺诺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她抱着一只小型非洲鼓,将鼓身轻巧地夹在膝间,敲击鼓面的节奏和手法都有模有样。
“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喜欢非洲鼓,所以就带孩子一起来体验。”河南游客郭亚锋是一名非洲鼓爱好者,他兴奋不已,“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希望通过今天的鼓声,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当天是农历七月初四,恰值钱塘江大潮汛日,随着农历七月“鬼王潮”和“壮观天下无”的八月十八大潮临近,此刻的钱塘江,潮水奔涌,仿佛也在为这激昂的节奏喝彩。无论是技艺精湛的专业鼓手,还是初次尝试的孩童,都在钱塘江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在阵阵鼓声中,游客纷纷驻足拍摄,有人跟着节奏轻轻摇摆,有人则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哼唱起来。
作为此次“潮乐之城打击乐艺术周”最后一天的高潮活动,现场百人击鼓迎潮更是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在这场跨越年龄和职业的音乐盛会中,每个人都是主角,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鼓声如潮,激荡起内心的澎湃,更点燃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
“鼓声与潮音的共鸣,构筑了人文与天文之间奇妙的桥梁。我们的初衷,便是通过一幅生动的场景,将激昂的鼓点与澎湃的潮水完美融合。”盐官古城·潮乐之城演艺部负责人胡文潇坦言,以往由于场地限制及运营模式制约,高水平的打击乐活动往往难以触及更广泛的公众。为了打破这一局限,这次景区与行业协会展开了深度合作,让“鼓手只管打,观众只管嗨”真正成为实景,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沉浸于这场视听盛宴。
当鼓声渐渐隐去,余韵仍在江畔回荡,这份音乐带来的感动却已悄然深入人心。
从本土到全球
此次活动,主办方第一次尝试以“艺术周”这样长周期、高浓度的形式落地。其间,两大重量级赛事——2025年超级鼓手全国总展演和IPA世界打击乐总展演同步落地,吸引了来自全国80个城市、超600名青少年选手齐聚盐官。
盐官有何魔力,令多项音乐赛事钟情于此?
专业赋能:打造音乐赛事的“乌托邦”。“他们不仅舍得投入,更懂得如何专业地投入。”国际打击乐协会(IPA)中国区首席代表王珩的点评,揭开了盐官成为音乐赛事首选地的核心密码。
“我们选择把决赛落地盐官,正是看中了其独特的‘潮乐’定位与成熟的运营能力,相信在这里能实现‘1+1>2’的效果。”在王珩看来,盐官古城·潮乐之城在客流动线、舞台设计、志愿者服务等方面提供的全面保障,让他们感到惊喜和安心。也正是看到了盐官对音乐的尊重,他们决定把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游击快闪”,变成扎根在此的“长情陪伴”。
生态重构:构建全域音乐共生体。盐官的音乐革命远不止于打击乐。盐官景区的音乐生态布局分为三层:底层是大众街头音乐文化;中间层链接国内外顶尖机构;顶层则依托万国歌剧院、驻厅交响乐团等资源,打造“国际音乐目的地”品牌,从而构建从普及到顶尖、从本土到全球的全链条。
此外,通过“全域皆舞台”的颠覆性设计,盐官古城将每个角落转化为音乐容器:博物馆的互动装置成为即兴演奏场,海神庙飞檐下回荡着电子音浪,连青石板路都化作天然打击乐矩阵。这种打破物理边界的创新,让盐官成为没有围墙的沉浸式音乐场域。
价值升维:创造音乐生活新范式。数据印证着音乐对城市的重塑力量:这个暑期,盐官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5%,单日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当“看完潮水就走”的打卡式旅游被“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的深度体验所取代,盐官成功将音乐从文化符号升维为生活方式。
正如超级鼓手赛事领队董科鑫所言:“来参赛的孩子和家长,半数以上在比赛后选择留下来上大师课、游览景点。这里的音乐不止于比赛,更像呼吸般自然存在于每个日常场景。”
从狂欢到长鸣
当我们试图品读一座城市,音乐便成为一把钥匙。一段美妙旋律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这个夏天,音乐注定成为盐官古城美好的注脚。
但狂欢之后,我们不禁思考,长三角区域古镇资源丰富,盐官如何展开差异化突围?怎样讲好音乐故事,让潮音长鸣?观潮胜地如何既有流量又有“留量”?
以文化为脉,从“限定狂欢”到“四季交响”。“音乐能跨越年龄吸引多元受众,我们从规划之初就为音乐产业预留了足够的演绎空间,致力于将盐官的潮水奇观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IP。”在盐官古城·潮乐之城副总裁鲍龙看来,海宁文旅资源深厚,这里不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皮影戏,还孕育了王国维、金庸、徐志摩等诸多文化名人,完全有能力营造“天天有音乐、天天有潮趣”的氛围,推动从观潮胜地向国际音乐文化新地标的转型。
让音乐IP与文旅经济共振,从“单点消费”到“生态闭环”。要走出餐饮、住宿、文创等仍以“单点突破”为主的局面,通过“音乐+”的文旅节奏形成联动效应。
“龙头景区‘领潮’带跑,我们还在积极推进百里钱塘全域开发与联动发展。”海宁市文旅体局副局长邹丽霞表示,海宁正逐步系统整合钱塘江沿线的文旅、体育、农业等优质资源,推动“潮文化”、“音乐IP”与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深度融合,“后期我们还将通过规划发布品牌游线、推出区域联动机制,实现资源互补和客源共享,使海宁进一步成为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发动全民深度参与,从“旁观者”到“共建者”。音乐的魅力在于打破界限、激发共鸣,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美好旋律的创造者与传播者。通过引进和举办各类音乐活动,多鼓励本地居民参与演出、志愿服务及文化创意,这样不仅能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也能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活力。当音乐融入城市肌理,当每一个人都成为音乐之城的“代言人”,海宁便不再只是观潮的驿站,而是一个因音乐而更具凝聚力与吸引力的生活共同体,成为以音乐对话国际、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兴目的地。
潮声作媒,音乐为帆。是音乐,为读懂潮城海宁打开了另一个五彩斑斓的窗口,勾勒出别具特色的风景。让我们以音乐之名,奔赴一座城,爱上一座城。在这里,每一缕潮声都是邀请,每一串音符都是故事,每一次相遇都是“爱上这座城”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