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孩子正在“过度教育”,可惜好多父母视而不见

发布时间:2025-08-31 12:09:34  浏览量:3

把孩子教育好,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愿望。

但什么是教育呢?很多父母就不太明白了。

总统里根说过:“建立生活的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因此,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

诚然,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不是父母盯着孩子看,逼着孩子干,而是父母多要求自己。扪心自问,这样教育,有几个父母做到了呢?

多数的父母,让孩子拼命去完成某种使命,达到某种高度,学习某些技能,把孩子的天性磨得一点都没有了。

不得不说,孩子正在遭受“过度教育”,可惜好多父母视而不见。

01

如果我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某些商家的营销套路,很多父母不会同意。

孩子在妈妈的身体里,就开始听早教课;孩子两岁就开始学国学,背诵诗歌;孩子幼儿园,就有了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培训。

就是孩子的玩具,都会被包装成“有益于智力”的物品。

天下父母,都在想办法打造神童。

大部分的父母,被所谓的“起跑线”掏空了钱包。学什么,都要花钱,这就达到了商家的目的。

早教课、胎教课、智力玩具、艺术班等,一点都不便宜。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大部分是没有用的。事实上,父母自己就可以完成,不要任何商家参与。

如果说,“带孩子见世面”是没有什么用的,很多父母就会开骂了。

见世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被大家理解成“旅游”了。这怎么看,都是花钱买“世面”。

五六岁的孩子,跟着大人匆匆忙忙看景点,听导游讲解。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

确实看了很多东西,但是能够被孩子记住的,有多少呢?总有孩子在路上抱怨,太热了,不想走了。

当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再去问他童年的事情,大部分都忘记了。

耶鲁大学心理学系专家尼古拉斯·特克·布朗表示:“要知道,婴幼儿是会学习语言的,学习走路的;还有事物的名称要记,社会关系要建立……学到了那么多东西,却又几乎没留下记忆,是因为出了什么事儿呢?”

有一种现象,叫“婴儿期遗忘”。也就说明了,孩子很小的时候,忘记东西的速度很快。父母费尽周折,让孩子记住什么,都是徒劳的。

非要孩子如何,反而扼杀了孩子的童年。

02

自媒体人“象女士”,说她小时候,被家里人安排学钢琴。

她的家庭很普通,钢琴课太贵,真的学不了。于是改为学习电子琴,三个月,三十六节课程。

学完电子琴,结果就是她常常挨骂,被母亲认为是“不争气的人”。

是的,学习电子琴的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了什么,就要有一定的名堂。如果没有,就觉得钱打水漂了。大家也知道,钱太难赚了。

不过,某些商家洞察到了家长的预期,就一次次开展内部竞赛,或者行业竞赛。通过行业协会,给孩子们奖杯奖状,极大地满足了家长们的虚荣心——当然,家长因此很乐意掏钱了。

我的表妹,80后,其儿子是00后。

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钢琴。一节课两百元,也就是一个小时的事情。

在县城里,表妹一个月的收入是四千左右。给儿子上钢琴课,可谓是“咬牙坚持”。

周末,钢琴班会组织大家去比赛,有时候到隔壁县里参赛,显得非常高大上。比赛要准备服装,还有报名费等。

比赛中,大部分的孩子是可以得奖的。家长们拿着奖杯,到处炫耀。

一晃就过了多年,表妹的儿子读高中了,也没有学钢琴了。学业最重要。家里的奖杯,开始褪色——都是塑料制品。

比较离谱的是,儿子在家,也不会动钢琴了,一首完整的曲子,都记不得。

钢琴课,前前后后花了五六万,怎么就是这样的结果?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表妹得到了启发,看到了什么是——不要花钱的教育。

几个家庭聚一起,几个孩子凑一起。孩子们玩象棋。表妹的儿子本来不会象棋,但是很快就学会了,并且饶有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确实是这样的,孩子把自己的兴趣,能力激发出来,就能够变得很优秀。根本不要父母过多安排,各种强求式的学习。

特别是孩子初中高中时,很多父母逼着孩子去辅导班。可能一个周末,几个辅导班。孩子的时间被用得满满当当。

但是孩子学习,有效果吗?不见得。

真正学得好的孩子,是靠自律,还有家庭的学习氛围,父母对孩子的引导。

从去年开始,很多地方的高中,都实现了双休,这让父母们特别焦虑。周末辅导班,一拥而上。

有父母就抱怨了:“这双休,是某些辅导机构强烈要求的吧。”

反正父母见不得孩子休息,每休息一天,就是罪过一天,难受一天。

从孩子一路成长过来看,教育的费用,真的不低。总体计算起来,一个孩子读书期间,耗费五六十万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有几个父母会想到,“孩子养不起”,是“鸡娃”现象,带来的困扰呢?

03

聪明的父母,在给孩子减负——孩子轻松学,父母少花钱。

第一,爱好在于精,不在于多。一辈子一门爱好,就足够了。不要什么都去尝试,什么都学几个月。

把孩子最喜欢的一件事,当成爱好。正如伏尔泰说过的:“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

第二,教育在于稳中求进,不在于急功近利。一着急,大家就会焦虑。只要孩子慢慢进步,就会变得有出息,而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是神童。

孩子懂得自主学习,比到处“寻医问药”更加重要。培养好的习惯,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三,父母能做的事情,父母自己做,不要指望别人,不要听人瞎指挥。指望别人,都要掏钱,而指望自己,不要掏钱,效果是可控的。

如果父母愿意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学,六年级之前的辅导,父母完全可以做完。并且每天都可以做,不要掏钱。

不逼着孩子成为天才,不期待孩子做人上人,允许孩子普通,这样想,父母就释怀了。

也许很多年之后,孩子平淡无奇,但是他觉得家庭很温暖,这就够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