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交响音诗《烽火足迹》奏响“英雄之城”:沈阳用原创音乐铭记伟大抗战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01 10:14:26  浏览量:1

8月31日晚,大型原创交响音诗《烽火足迹》在盛京大剧院激昂奏响。这部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联精心打磨的交响音诗,以音乐为笔,以诗歌为墨,通过“起来”“抗争”“胜利”三个篇章,串联起东北大地14年抗战的壮阔历史。

用音乐,重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当激昂、雄浑的旋律在音乐厅响起,“英雄之城”的英雄之气便激荡在观众心头。

19时许,著名指挥家孙博特扬起指挥棒,激昂的管弦乐《烽火足迹》序曲划破夜空。从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人民打响抗战第一枪的觉醒,到中共满洲省委点燃革命火种的坚毅;从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的不屈,到最终在沈阳完成对日本侵略者的庄严审判,16部原创佳作在旋律与吟诵中,重述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第一篇章“起来”聚焦民族意识的觉醒,男中音歌唱家王宋以沉厚声线唱响《血染的日历》,让人仿佛看见沈阳人民举旗抗争、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悲壮决绝;白永欣的女中音独唱《悲歌》低回响起,锥心之殇唤醒了奋进力量;王凯朗诵的《抗战到底》字字铿锵,挺立着民族永不弯折的脊梁。第二篇章“抗争”展现烽火中的不屈斗争,崔丽娜演绎的《最后的家书》,字字浸透着赵一曼的铁骨柔肠;男声四重唱《白山忠魂》以雄浑和声致敬杨靖宇;合唱《江魂·八女长歌》回荡着八位女战士“宁赴江流,不降倭寇”的气节。终章“胜利”,是中国人民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淋漓尽致的展现,刘大勐朗诵的《最后的审判》掷地有声;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合唱的《希望》,勾勒“手捧星光、向着未来奔赴”的图景;男女声二重唱《铭记》,用吟唱注解着历史记忆的代代相传;最终,交响合唱《奋进奋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轴,激昂旋律响彻全场,音乐厅彻底沸腾,经久不息的掌声里,既有对过往的致敬,更有对未来的奔赴。

用原创,礼赞伟大抗战精神

音乐盛宴虽然结束,但一场难忘的精神洗礼却让观众和艺术家们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90后”医生于澳说:“这16首作品背后都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艺术家们通过合唱、交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把历史鲜活地展现出来,让我们年轻人读懂这段历史。我是跟几个好朋友一起来的,这场演出让我们在音乐中缅怀先烈,同时也深切感受到音乐传递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

沈阳交响乐团二提琴首席田博翰说:“为了还原抗战历史的厚重感,团队深入了解每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以及创作方法,指挥家和作曲家逐句拆解每一首作品的旋律,只为用最专业的演奏、最真挚的情感来传递伟大的抗战精神。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薪火相传的责任。”

总策划和艺术总监陶承志说:“本场演出从策划、创作到排演历时半年多,在作品创作上,‘老中青’三代携手以原创音乐让历史在艺术中焕发新生;在演出阵容上,沈阳交响乐团、沈阳音乐学院等精英齐聚,12位辽沈歌唱家与王凯、刘大勐等演员的倾情演绎,让每个音符、每句朗诵都饱含深情;在表演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美声也有流行,既有独唱也有合唱,既有管弦乐曲也有诗朗诵,就是希望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来感染观众,让观众在艺术享受中沉浸式感受伟大抗战精神。”

烽火硝烟散尽,但历史淬炼的精神火种仍在沈阳炽热燃烧。从浴血抗战到新时代振兴征程,这座城市始终延续“不屈、奋进、担当”的血脉。《烽火足迹》的奏响,是对胜利的纪念,更是对初心的召唤——当历史旋律与振兴交响共鸣,当先辈精神化作建设动能,沈阳正以勇于争先之姿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用笃行实干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