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这个暑假作业,真的不做也罢!

发布时间:2025-09-01 11:31:30  浏览量:1

这则辟谣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呢?其实前几天,在网络一直充斥着各种消息,说武汉青山,有一对 11 岁的双胞胎姐妹,因为暑假作业和玩手机的问题,和父母起争执,结果发生了极端事件。武汉教育部门因此紧急开了全市家长会,说暑假作业没做的,不用强行要求孩子做了,要注意方式方法之类的。当然,也有家长提出质疑,如果真的发生了极端事件,怎么会一张照片都没有流出呢?结果,很快公安部门就发了通报,说这是一则谣言。

说真的,虽然造谣犯法,但以一则谣言警醒家长,别逼孩子做作业,总比悲剧好。在家长给出的全市家长会内容里,也真的提了这一条:“面对作业淡定点,假期作业不是必须交的硬任务”。


教育局都给了尚方宝剑:假期作业不是必须做的。家长也没有必要一定要逼孩子做了,没有必要因为作业,搞砸和孩子的关系,得不偿失。

最近看了一个老师的自媒体号,他就说,老师一般都不会改暑假作业,但好像不布置吧,又觉得有些不妥,所以只要有家长和孩子私下沟通,说作业没做完,可不可以不做了。他们也会默许,只是不会大张旗鼓地宣场。

我女儿的学校今年暑假就非常“有勇气”,没布置作业,只是给了几点建议:带孩子出去玩、多阅读、有时间可以练练字。这个做法给了孩子和家长很大的自由度。这应该是未来学校的暑假趋势吧。

女儿感慨,全班就只有一个人是希望赶快回去上学的,我说,她这么爱学习,不错啊。结果女儿说,那是因为她觉得暑假比上学还忙,受不了了。如果说,学校已经做出了改变,而家长却借着暑假,给孩子增加更多的负担,让数学、语文、英语课外机构给孩子布置作业。这真是家长在拖后腿了。

我并不认为一定不布置作业就好。

过去,学校也会布置一些实践型的作业,例如“我的家乡”之类的,经过设计之后,作业就变成了一个个的表格:贴一张最能代表家乡食物的照片,画一幅画,家乡的文化传统之类的。

其实这些作业都没什么问题,但可以再开放一些。孩子在校学习时,已经被动地做了太多的作业。

暑假孩子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找一找“自我”。像这个暑假,虽然女儿没有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但她也完成了很多事情。

1. 我带她回了一趟郑州老家,看望奶奶,大约两周时间。奶奶每天带她出去逛逛。我带她去洛阳看龙门石窟、逛了洛阳博物馆;妈妈跟她说,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这次回家乡的感受。于是,她画了一张“二七塔”;

2.她看了 4 本《哈利波特》的原著,同时看了对应的电影;同时,我们让钢琴老师带着她在网上看了《哈利波特》音乐会,了解了写《哈利波特》电影音乐的已故大师约约翰.威廉姆斯的作品,教她弹了几段;

因为是暑假,不想给她太多练琴的负担,正好在看原著,所以她非常乐意去弹这些电影音乐,每一个情节配什么风格的音乐,她和老师玩“猜猜看”,玩得不亦乐乎,回来还继续考妈妈。有兴趣了,还自己“扒谱”,把听到的《哈利波特》电影音乐中好听的段落,自己扒下来;

她会和我们分享,电影中有两条街道“对角巷”和“翻倒巷”,当哈利来到不同街道时,音乐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前者是明亮的大调 ,后者则是阴森的小调。从阅读原著到看电影,再到了解电影音乐,弹奏片段(我们对她的弹奏没有技术上的要求),这算是一个《哈利波特》的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了吧。

3.用各种方式记录自己在暑假的所思所想,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她多数是选择画画的方式,有时画在纸上,有时画在瓶子上。

最右边就是她在北京时喝到的难喝的豆汁(这些气泡水瓶成了我们家入门处的装饰品)

4.每周打网球2-3 次;

5.让她每天上一个英语 APP 练练口语,半个小时(她有时就忘记了);

6.平时我把她带到公司,每周会抽出两三个小时,给她讲讲数学,有时会布置她做几道题。

这个暑假,她输出的内容是不少的,有的是画画,有的是音乐的形式,都是她喜欢的方式,我们也因此看到她的兴趣和偏好。

除此之外,就是她自己支配的时间,她可以有控制地支配自己的电子设备:她确实把每天一大半的时间花在打游戏和看国漫、刷短视频了,但都是和上面的事情穿插着进行的。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刷短视频没营养,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爱刷哪一类型的短视频,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喜好的窗口啊。

我的女儿就特别喜欢给我们分享,一些很有趣的艺术作品和一些神奇的画法;当然也会分享一些无聊的搞笑视频。

以上,除了偶尔听我讲几道数学题之外,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喜欢做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可以自由支配。

暑假我们也见了一些要做生涯规划的孩子,他们即使在暑假,也无法支配自己的时间,无法支配自己的电子设备(可以商量一下每天的使用时间,但 1 个小时之内就太少了);绝大多数的时间放在学习和做作业上(这还叫放暑假?)。

我们会和这些孩子的父母说,如果你们希望孩子能为自己未来作出选择,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暑假一定要尝试做这几件事。

第一,时间由TA自己来掌控。就算做不到像我们这样开放,你也要留出一大半的时间,让TA自己来安排。在校时只能听老师的,放假如果还不能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请问 TA 们用什么时间来探索自我?通过刷题吗?

第二,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孩子,尤其是高中的孩子,必须拥有设备的主导权。有的高中孩子,没有手机,连自己出门都做不到,连自己想去哪儿都没法导航去,他除了宅在家里还能做什么。你问 TA 喜欢干什么,他说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去年暑假,我的儿子读高一,他自己在香港上夏校,呆了一个月,自己处理衣食住行,周末在香港找路线citywalk。这比任何研学营都来得强。

第三,给孩子充足的零花钱,让 TA 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和前面第二点也是相关的,现在家长都很少在线下买东西了,如果一个中学的孩子连手机都没有,TA 们想买东西是不是处处受限?我们问家长孩子喜欢什么,家长有时都很难回答,因为给孩子的空间太少了。

如果我们不能利用暑假的时间,让孩子在这些日常小事掌握主动,找找自己爱做的事情,请问他们能用什么时间来探索自我?

一个不知道怎么花钱,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时间,没有出行工具的孩子,他在日常生活中都无法掌控自己,你让他去建构自我,探寻兴趣,这不是一句空话吗?

所以,如果把暑假作业定位为,不是家长安排的,让孩子主动去输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用任何形式:游戏解说、体育解说、写日记、画画、音乐、戏剧活动、做动画、参与公益活动、做一次快闪、完成一次城市骑行、养植物昆虫记录其生长过程、拍摄城市地标、地方美食打卡。。。。越疯狂越好。这样的暑假作业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好作业。

我们的教减项目,也专门针对假期推出了新的训练营,让孩子自主选择:

孩子们打卡非常积极:


想了解更多关于多元化尝试,发现自我的项目,可以参加我的读书会:

我们作为父母的,在暑假后期,因为作业没完成,孩子却在刷视频打游戏而火大。

很多家长会认为,玩手机影响视力、影响大脑发育。但这是一个长期作用之后才会出现的伤害,短期内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伤害。

而且,刷视频和打游戏所造成的伤害,并不是影响大脑发育的唯一原因。

如果一个孩子,有充分的体育运动,有晒太阳,用手机对视力的伤害就会大幅下降;如果一个孩子还有自己感兴趣喜欢玩的事,哪怕一天打五六个小时,也不会影响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

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指责孩子玩游戏玩手机,家长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伤害比手机对孩子的伤害大百倍。

有怪孩子看手机的时间,你还不如跟他一起放下手机,陪着他到外面疯跑傻玩,一起在小区骑骑车,做做他感兴趣的事。

最后,要接受一个事实,现在的孩子就是容易走极端,可能是因为现在信息发达了,也可能是因为社会出了某种问题。

现在很多城市,20% 的孩子有抑郁症(严重心理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孩子即使没有抑郁症,在你们情绪失控的步步紧逼下做出极端行为也是有可能的。今年暑假,我们接触的孩子中,就有类似情况,差点酿成悲剧。

不要以为自己骂一骂,打一打,卷一卷没问题,我们当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幸亏这是一个谣言,或许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个谣言,让我们警醒。

与良好的亲子关系相比,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什么暑假作业,什么电子设备的伤害,如何卷成绩都是浮云。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寻找孩子的兴趣和方向的理念和落地方法,欢迎来听我明天(9月2日)晚上的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