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展卷、蔬菜大礼包、AI交互课堂……沪上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名场面!
发布时间:2025-09-01 18:18:56 浏览量:1
今天,全市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开学第一天,各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情绪值拉满,让孩子们用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
铭记烽火岁月·奏响时代强音开学首日,“铭记烽火岁月·奏响时代强音”——徐汇区中小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线上课程在全区82所中小学全覆盖播放。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交响乐《红旗颂》诞生60周年,徐汇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抗战主题思政大课,以经典交响作品《红旗颂》为主线,打造“音乐+思政”特色育人场景,引领学生在激昂的乐章中感受民族精神,从新四军的战斗事迹和红色爱国旋律中感悟家国情怀,传承抗战精神。
开学第一课上,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与上海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联袂登台,奏响《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以音乐再现红旗漫卷的壮美历程。
现场,两节微课带领同学们深入理解中国音乐背后的民族精神。紫竹园中学教师陈静如以《音符中的民族力量》为同学们解析了《黄河大合唱》等经典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史馆志愿者闫彭百合以《百年学府里的红色音符》为题,讲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红色故事及贺绿汀先生《游击队歌》的创作背景。
活动尾声,著名作曲家吕其明通过视频向广大徐汇学子发出寄语,勉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全场合唱《我的祖国》,将这份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深深刻在心间。
触摸抗战记忆,点亮爱国心灯学生触摸着弹孔墙,观看战地家书、军号等文物,创作抗战主题画,集体朗诵致敬诗歌……今天上午,一场以“触摸抗战记忆,点亮爱国心灯”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于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举行,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的师生们沉浸式参与,并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使全体师生一同参与。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历史真正“走进”师生内心。本次活动融合AI数字交互、实景课堂与校馆共建模式,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前沿实践。
课堂突破传统模式,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教师贠栋林借助AI技术“复原”抗战将领谢晋元的抉择瞬间。学生现场面对“弹药将尽是否死守?”“敌军以平民为盾如何应对?”等历史两难提问,并通过AI生成谢团长铿锵有力的回应,在沉浸式问答中深刻感知英雄的家国大义与忠诚担当。
活动中,馆校双方正式签订共建协议,未来将开展“小小讲解员”等常态化实践活动,推动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实现抗战精神课程化、传承制度化,让纪念馆成为“行走的德育课堂”,使爱国种子扎根于日常教育。
学生代表也发出“强国有我”倡议,呼吁同龄人讲好英雄故事、学好真实本领,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
做闪闪发光的新质少年9月1日,卢湾中学的校园迎来了阔别已久的喧闹,学校精心为每一位卢湾学子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智慧之蔬”。翠绿的青菜寓意“平步青云”;金黄的红薯象征“属你最棒”,青青的大葱代表“聪明伶俐”……鲜嫩饱满的蔬菜化作一份“成长礼包”,祝福着每一位卢湾学子。
同时,新学期第一天“周一无书面作业日”也正式开启,“用蔬菜进行自主烹饪”成为第一日的劳动实践作业。
开学首日,卢湾中学紧跟时代脉搏,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主题的“中国系列”课程——新质中国。课程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从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的奥秘,到领悟“为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远意义,最终落脚于“如何践行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指南,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引导卢湾学子努力做闪闪发光的新质少年。
一场震撼人心的科技表演秀拉开了第一课的序幕,舞台上酷炫的无人机、机器人、机器狗随音乐起舞,淋漓尽致地展示着AI带来的独特魅力。
思政教师方红艳、AI助教“卢小湾”和商汤科技的周澍云老师携手登台,三“师”协同,带来AI+微课《向“新”出发 “质”在卢湾》,为学生们层层揭秘新质生产力的神秘面纱。
开学第一课上,卢湾师生原创情景剧《灵犀一点禾下梦》则将视角聚焦于新质生产力背后的科研力量。民乐《赛马》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壁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活”了过来,他们手持现代乐器,与卢湾学子默契配合,共同奏响激昂旋律。舞蹈《跃动AI》更是将人机共舞的奇妙场景生动展现,诠释了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开学第一课也展示了卢湾学子的“新质”行动力。八年级的刘奕轩同学带来了一款“智膳校园”NFC身份识别个性化精准配餐系统。徐瑷炆和顾陈一染同学,展示了他们设计制作的乐高智能模型“深海潜思”。八(2)中队的同学们分享了其结合 AI 创编歌词与旋律的过程,并与校合唱队共同演绎了原创歌曲《梦想启航》。
同时,代表学校IP的“小卢”“小湾”精彩亮相。 “小卢”“小湾”形象皆由学生原创自主设计,形象来源于鹿,与“卢”谐音,象征美好友善、乐于探索的卢湾学子,并将 “湾” 的水流形态,转化为鹿角上的波浪花纹,实现学校名称与形象的创意联结。
开学首日下午,卢湾中学还借助学区资源,联动卢湾高级中学,精心组织开展了多场AI智能学习课程,《机甲大师》《机器人足球》《机械臂探索》《ClassVR》《AI 绘画》……AI与卢湾学子的思维碰撞,迸发出创意的火花。
活力校园 融合教育的生动体现金秋九月,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迎来新学期。校门口红砖金字的标志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的中英文字样相映成趣,诉说着这所学校二十年如一日的双语融合教育理念。
校园一角的阅读宣传栏设计别致,“悦·读 阅美好”的圆形标识与“阅读九阶”的方法指导相得益彰,从“始于择书”到“常读常新”,系统引导学生培养终身阅读习惯。“青春不设限,未来皆可盼”的迎新横幅传递着学校对每位学生的期待与祝福。
教室内,二十四节气卡片用麻绳串起,悬挂在灰色软木板墙上,旁边翠绿的仿真树枝生机盎然。这种中西文化元素的巧妙结合,正是西外双语融合国际化教育的生动体现。
从文化墙上的多元活动到行走课程的实践体验,从阅读推广到传统文化传承,西外正在构建一个打通梦想与现实的教育共同体。
新学期伊始,西外校园里这片“梦想与现实碰撞”的热土,正等待着新一批学子前来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