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如何利用遍数,让自己练得更投入呢?
发布时间:2025-09-03 06:49:13 浏览量:2
早上我在练琴时,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
因为现在开学了,要上班了,所以早上练琴的时间就变得紧张起来了。
吃完早饭,距离出门上班,最多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有时候再洗洗刷刷,忙忙别的,满打满算只有十几分钟。
今早就是这样,刷完碗筷后,只有十分钟的练琴时间,但我依然不想浪费。
于是打开电钢琴盖,连通电源,练了几组琶音后,决定把昨天正在“扒”谱的练习曲,只练一遍。
于是在练这一遍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个规律:
因为事先已经知道,这次的练琴,这首练习曲,只能练这一遍。不管练得是好还是不好,出错是多还是少,状态是好还是差,起码在早上这一“空隙”里,是没有机会再练第二遍了。
我发现,自己在演奏这一遍时,变得非常专注,对于速度的控制,也做到了整体都慢,而不只是在难点处慢下来。
一遍练下来,居然没有出任何错误。
而且这种谨慎、小心翼翼的状态,在之前的练琴中,感受到的次数并不多。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种状态,以及这一遍获得的效果,都是怎样来的?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答案:
是通过“稀少”的遍数,“换”来的。
由于只能练一遍,所以头脑下意识地就会告诉自己的身体,认真一些,谨慎一些,能少出错尽量少出错,能不出错更好。
于是这种专注度,以及对速度的把控能力,就能瞬间被“拉”到最高。
有学琴者就会问,那么我们平时里的练习,也就是那种不给自己限制变数的,练之前也会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啊,为什么效果普遍不如这种呢?
宛洛觉得,还是给自己的“余地”、“退路”,太多的缘故了。
所谓“余地”和“退路”,就是在练琴时,给自己规定的时间与遍数的情况。
主要是练习的时间段,因为遍数我们不会刻意去规定,基本上是根据所练时间的长短而来的。
相信大多数学琴者,每次留给自己的练习时间,都在半个小时以上。因为觉得时间太短,练不到什么东西,产生不了多少进步。
于是也下意识地认为,每次所练的时间越长,进步的效果也就越好。
其实并不绝对,还要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对时间的“利用率”。只有“利用率”高了,所练的时长,才能成为“有效练习”时长。
而我见到更多的情况是,有学琴者练完一遍之后,就停下来,要么看两眼手机,要么起身去接杯水。
磨蹭一会儿之后,才开始下一遍的重复练习。最后半小时甚至更长的练习时长到了之后,其实并没有练太多遍,休息、磨蹭、分神的时间,是大于练琴时间的。
这就是“利用率”低,“有效练习”时长较短。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还有很多时间,所以也就“不慌不忙”了,演奏时的专注度也跟着下降了。
所以,偶尔允许自己只能练一遍,练完就“收工”,也是不错的调整方式。
对于提高自己的专注度与“有效练习”时长,有不错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