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5《赞美的心》教案
发布时间:2025-09-02 15:58:25 浏览量:2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感受歌曲中温暖、真挚的情感,体会旋律的抒情性与节奏的平稳性,建立对“赞美”主题音乐的审美认知。
2. 艺术表现:能够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强弱处理,尝试通过肢体动作(如轻柔拍手、律动)辅助表达情感。
3. 文化理解:理解“赞美”在生活中的意义,如赞美亲情、友情、自然等,感受音乐传递积极情感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准确演唱歌曲,掌握附点节奏(如“赞美的心呀”中的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的演唱技巧。
2. 体会歌曲情感,用恰当的声音力度(如抒情部分稍弱、高潮部分稍强)表达“赞美”的真挚。
(二)教学难点
1. 准确把握歌曲中跨小节连线的气息控制,避免断气影响旋律流畅性。
2. 理解歌曲歌词内涵,将“赞美”的情感自然融入演唱,避免机械唱歌。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音频、歌词PPT)、钢琴、歌曲乐谱(板书用或打印分发给学生)、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沙锤、三角铁)。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歌曲歌词,回忆生活中“被赞美”或“赞美他人”的经历。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赞美”的小故事或展示自然、亲情相关图片,创设情感情境,引导学生代入歌曲情感。
2. 示范法: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展示附点节奏、气息控制的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歌词内涵或练习演唱,通过互助解决演唱难点。
4. 律动辅助法:用轻柔的拍手、身体摇摆等律动,帮助学生把握歌曲节奏,加深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1课时,40分钟)
(一)导入:情境激趣(5分钟)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最近有没有听到过让你开心的赞美?比如妈妈夸你‘今天真懂事’,或者老师夸你‘作业写得好’?”邀请2-3名学生分享,引导学生感受“赞美”的温暖。
2. 播放歌曲《赞美的心》音频片段(前8小节),提问:“这首歌里也在传递‘赞美’的情感,你们听了觉得旋律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新授:学唱歌曲(20分钟)
1. 听旋律,辨节奏(5分钟)
- 完整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音频轻轻拍手,感受歌曲的基本节奏;
- 教师用钢琴弹奏附点节奏和弱起小节的片段,让学生模仿打节奏,纠正错误节奏(如附点音符的“长短短”感觉)。
2. 读歌词,悟情感(5分钟)
- 展示歌词PPT,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强调“赞美的心呀,像花朵开放”等句子的抒情语气;
- 提问:“歌词里把‘赞美的心’比作什么?你觉得为什么这样比喻?”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形象性和情感。
3. 跟唱学,破难点(10分钟)
- 教师钢琴伴奏,分乐句教唱:先教唱旋律,再加入歌词,重点练习附点节奏和弱起小节;
- 针对跨小节连线的乐句(如“把爱献给你”),教师示范气息控制方法(“吸一口气,慢慢唱,保持气息连贯”),学生模仿练习;
- 用“接龙唱”(教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巩固演唱,及时纠正音准、节奏问题。
(三)巩固:情感表达(10分钟)
1. 加入乐器伴奏:分发沙锤、三角铁,让学生在歌曲抒情部分轻轻摇沙锤,高潮部分敲三角铁,丰富音乐表现;
2. 小组展示:各小组上台演唱,其他学生评价“他们的声音有没有表达出‘赞美’的感觉”,教师总结点评,鼓励学生调整声音力度;
3. 拓展思考:提问“除了歌曲里的赞美,我们还可以赞美什么?(如大自然、消防员叔叔)”,引导学生将“赞美”情感延伸到生活。
(四)小结:情感升华(5分钟)
1.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学会了唱《赞美的心》,还知道了‘赞美’能给人温暖”;
2. 最后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结束课堂。
六、板书设计
赞美的心
1. 歌曲特点:
- 旋律:抒情、流畅
- 节奏:附点节奏(如“赞美的心呀”)、弱起小节
2. 演唱要点:
- 气息:跨小节连线要连贯(“吸足气,慢慢唱”)
- 情感:轻柔抒情(表达真挚赞美)
3. 歌词核心:赞美的心→像花朵开放→把爱献给你
4. 节奏练习:(板书附点节奏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