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当代贵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号|一场音乐会 山河永共鸣

发布时间:2025-09-03 13:18:37  浏览量:1

1937年深秋,贵阳“筑光音乐会”点燃贵州人民抗日烽火;80多年后,一场场延续“筑光音乐会”精神内核的群众文化盛宴——路边音乐会,正成为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1937年深秋,贵阳“筑光音乐会”以《义勇军进行曲》和“亡国奴当不得”的呐喊,点燃贵州人民抗日烽火。

“筑光音乐会”部分会员合影_资料图

8月22日晚,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贵阳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贵阳市云岩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承办的“黔岭丰碑·贵州抗战记忆——山河共鸣筑光永续”路边公益音乐会在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唱响。

“黔岭丰碑·贵州抗战记忆——山河共鸣 筑光永续”路边公益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通过还原历史场景、传唱经典旋律,既唤醒“筑光音乐会”的历史记忆,重现88年前黔中儿女热血奋斗的峥嵘岁月,又以路边音乐会这一贴近群众的现代形式,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筑光烽火:唤起民众抗战热情

1937年4月,文艺青年李家才、谢奎等人成立了“筑光音乐研究会”。起初,这只是一个研究乐器、乐谱的文艺沙龙,活动多在四川会馆开展,成员们沉浸在音乐交流之中,未曾料到命运正悄然改变。

彼时,抗日救亡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共贵州省工委派遣50多名党员和进步学生加入其中,还邀请上海音专毕业的常学墉担任艺术指导。

常学墉时常谈及抗日话题,他教唱的第一首抗日歌《打打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常先生教唱时,我们都跟着节奏攥紧拳头。”会员尹克恂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首简单有力的歌曲,为“筑光”的教唱活动奠定了基础。

1937年下半年,九一八事变6周年之际,“筑光音乐会”首次公开亮相。活动现场,《九一八》诉说着被宰割的切肤之痛,《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奋起抗争的壮志豪情,《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中“亡国奴当不得”以贵阳方言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让市民们热血沸腾。

没有华丽的舞台,暮色便是天然的幕布;没有专业的音响,热情就是最强的扩音器。人们举着煤油灯站在条凳上,万人空巷,抗日声浪裂空而起。这场演出,让“筑光音乐会”从“文艺沙龙”成功转型为抗日先锋。

随着抗战的深入推进,演出愈发震撼人心。台儿庄大捷后,百人大合唱“中国不会亡”的声浪震颤大地,给人以必胜的信念;他们深入农村、医院,用歌声激励民众、慰劳伤员;在中苏文化协会贵州分会成立大会上,《国际歌》首次在贵阳公开唱响,展现团结抗敌的坚定决心。

这群年轻人还大胆创新宣传形式,将山歌融入抗战宣传。《送郎打日本》用贵阳方言演唱,苗族青年以木叶伴奏,在乡村引发强烈共鸣。1940年夏天,完整的《黄河大合唱》曲本从延安寄来,会员们连夜刻印排练。演出时,街道交通阻塞,激昂的旋律让人们深刻感受民族的坚韧。

然而,“筑光音乐会”的抗日热情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忌惮。1938年“二一九”学联事件后,中共贵州省工委将成员转入地下,成立了中共文化支部。1940年6月18日,国民党以“非法活动”为由勒令解散“筑光音乐会”。

群众舞台:路边绽放时代和声

时光流转,80多年后的今天,一场场延续“筑光音乐会”精神内核的群众文化盛宴——路边音乐会,正成为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

2023年7月21日晚,一群音乐爱好者在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广场发起了街头音乐会。自此,这场起源于路边的音乐会不断升级,以“音乐爱好者自发唱响、市民主动参与、政府服务保障”的方式,每周五准时在文昌阁日晷广场开唱。

“路边”寓意着群众无须走进音乐厅,在路边就能尽情享受音乐的魅力。云岩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取名“音乐会”而非“音乐节”,是希望将其打造成长期、稳定的群众性文化品牌。在红色歌曲专场,市民游客挥舞着国旗齐唱《我的祖国》;重阳节时,老战士领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00后”们认真跟唱,实现了代际之间的音乐传承;81岁的“摇滚奶奶”梅德媛展现群众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原创乐队“折耳根”用旋律讲述盲人励志故事;退伍老兵秦贤志与著名歌唱家张英席即兴合唱《再见吧,妈妈》,引爆网络……

没有门票,唯有因热爱而相聚的人群——这便是文昌阁路边音乐会,与88年前的“筑光音乐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薪火相传:音乐对话跨越时空

从花溪十字街《歌唱祖国》的深情合唱,到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国际歌》的铿锵奏响,再到高坡乡两千青少年齐声高歌《义勇军进行曲》——贵阳街头一系列红色主题音乐会正以音乐为纽带,延续着穿越时空的红色精神。

2024年12月8日,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外广场,演员化身“筑光会员”,重现从文艺社团到抗日号角的觉醒时刻。“这不是表演,而是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参与者的留言道出观众心声。

今年7月,在高坡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少年们站在先辈教唱抗日歌曲的草坪上,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88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在这片土地回荡,音浪穿越历史,生生不息。

两年来,贵阳举办路边音乐会450多场,现场观众350多万人次,8万人次普通群众登上舞台。不设门槛、不收门票的音乐会让每个人都能参与传承。“筑光”精神已化作贵阳街头人人可参与、人人被照亮的音乐火种,继续让红色旋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一审 陈香琳

二审 周芸吉

三审 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