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甩卖没人要,一年倒闭7000家!曾是中产标配钢琴,怎么卖不动了?

发布时间:2025-09-05 16:39:14  浏览量:1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曾几何时,无数家庭就为了一句“赢在起跑线上”的话,砸锅卖铁也要买一台昂贵的钢琴,轻则数万,重则数十万。

如今,它却成了打骨折也卖不掉的家具。

光是2024年,全国就有超过7000家琴行倒闭,而钢琴的年销量直接暴跌到19万台,这惨烈程度比房地产行业还“壮烈”。

如今,很多正在清仓即将结业的琴行,原本几万块钱的一台钢琴,打折到5000元都无人问津。

如果说2024年,是钢琴行业的寒冬,那么2025年简直就是“冰封世纪”。

今年以来,国内两大钢琴上市公司业绩双双暴雷:海伦钢琴净亏损968.48万元,而珠江钢琴更惨,亏损高达5168.47万元。

曾经风光无限的钢琴行业,究竟是怎么了?

01钢琴,曾一代中产的教育投资梦

90年代末,素质教育刚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掌握一门乐器,不知道有多吃香。

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如果掌握精通一门乐器,尤其是钢琴,直接成为了各个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毕竟,各个系统每年都有很多文艺表演比赛,能有一个助力夺冠的选手,领导在各系统同僚面前说话也大声了几分。

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精通钢琴这些西洋乐器,简直就是学校里的文艺标兵,不仅在学校里面风光无限,还能代表学校去参加更高级别的文艺比赛。

许多地方还把乐器的等级证书,列为中考加分的项目,甚至有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在高考时还能获得免考保送名额。

所以,在素质教育展开初期,很多家长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为了孩子将来安稳无忧的一生,即使钢琴再贵,也要买一台回来,甚至是聘请一对一的私教。

而那些买不起的家长,就算是缩衣节食,也要供孩子去报读钢琴班。

在学习钢琴最狂热的年代,我国有4000多万个孩子在学习钢琴,这是多大的规模,几乎是一个中小型国家的总人口了。

家长们不惜重金投入孩子们的教育,到了后来,家里有一台钢琴,还有一个精通钢琴的孩子,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家庭装点门面、比拼家庭财力的常规手段。

02梦醒时分

可是,钢琴之路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

曾经就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吐槽,小时候自己根本不爱学习钢琴,但是父母为了让她学好钢琴,前前后后花了近百万。

除了投资了一台二十几万的钢琴外,光是每一节一对一的钢琴课,每个课时就要花费700元,一周至少要上三四个课时。

那时候,她真心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又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只好硬着头皮学了下来,直到现在成年后,几乎都没有摸过钢琴了。

进入到2000年以后,人们就开始对“赢在起跑线”这句话进行反复思考:怎么样才算赢呢?

于是,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从2018年开始,全国就有31个省废止了艺术考级、竞赛证书的加分政策。

这个政策直接给那些想要通过证书换取加分、绿色通道的家长当头一棒!

从那时候起,钢琴学习赛道上就自然而然少了30%的人群。

紧接着,疫情又来了,疫情几年下来,各行各业都遭到了重创,家长们的收入普遍减少,于是大部分家庭都只好采取降级消费来应对。

这时候,那些本身不具备天赋,对钢琴本来就没有兴趣的孩子们,学习钢琴之路就此中断。

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别说学钢琴了,就连很多私立幼儿园招生都成问题。

因此,从90年代开始过度发展的琴行,遭遇了一连三次重创后,很多琴行自然就撑不下去,只好选择关门大吉。

03传统文化复苏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的稳步崛起,传统文化逐渐取代了西洋文化,乐器领域也是如此。

近年来,与钢琴的惨淡相比较,古筝、二胡的兴趣班反倒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而当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只迷恋西方乐器,他们也开始研究起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今流行乐坛,古风歌曲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文化引导下,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乐器。

其实,每一种乐器都有着自己的优势,钢琴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同时学习乐器的赛道不仅要讲究持之以恒,更多的还要看是否天赋凛然。

切莫因为一句过时的“赢在起跑线”的俗话,让全家都陪着孩子学钢琴啊!

参考资料:

1、金融界:2025,钢琴市场崩盘之后

2、金羊网: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钢琴退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