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跳楼机》如何变成“出海机”?

发布时间:2025-09-06 20:37:44  浏览量:1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赵大卓

一则“如果《跳楼机》是英文版”的抖音影片,在24小时内收获超过300万观看。

最终,“如果”成为了现实,《跳楼机》英文版正式上线,由曾经把多首霸榜热歌改编成英文的Sunkis宋秉勤演唱。这也是《跳楼机》出海计划的一部分。

如果说2025年华语流行的年度样本非《跳楼机》莫属,那么它在海外的“二次爆炸”则把这首歌从代表国内公共情绪的BGM,变成了华语热歌产业链的试金石。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跳楼机》2025年1月23日上线海外流媒体后,到6月初Spotify累计播放已突破5000万,增速持续加快,8月底已达到8000万,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登顶,一度闯至Spotify全球Viral榜第11名。

这次出海不是偶然撞运,而是一次有预案、有打法的系统性实践。索尼音乐大中华区CEO陈国威对新音乐产业观察说,公司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特点,尝试做不同语言、不同元素的版本与合作,用适合的方式把歌曲带到适合的地方。

索尼音乐大中华区CEO陈国威

虽然歌曲走红后免不了争议,但不可否认,《跳楼机》的跨区域破圈,是“华语歌也能行”的提振士气之作。陈国威也表示,这次出海是一次演习,就像K-Pop和拉美音乐在欧美市场的势如破竹一样,希望C-Pop有一天也能在全球市场闯出名堂。

随着《跳楼机》在内地爆红,索尼音乐也推出“Jumping Machine Goes Global”计划,号召各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人“不管是独特嗓音、脑洞大开的Remix,还是用其他语言改编的版本,欢迎大胆投稿”。

整个出海计划由索尼音乐大中华区CEO陈国威亲自操盘。截至目前,《跳楼机》出海计划已正式上线三个版本的作品。

首位参与「出海计划」的音乐人是来自新加坡的 DJ WUKONG(悟空),他曾跻身全球百大 DJ 之列。他制作了全新的Dance Remix版本。香港新生代歌手Tyson Yoshi演绎了remix 对唱版。英文版则由Sunkis宋秉勤演唱。

出海计划并不是靠撞大运,而是基于《跳楼机》本身的特性,用本土旋律+区域化产品运营的思路,在语言和版本的选择上有充分的考量。

首先,是用普适旋律,降低跨语种理解门槛。陈国威介绍,索尼近年来打造爆款歌曲,始终是“从音乐出发,找到合适的旋律,配上合适的歌词,最终带来的结果比预期要高”。他把《跳楼机》的底层竞争力概括为“旋律流行、歌词切中年轻人的爱情看法”。

副歌中情绪跌宕的旋律线,搭配跳楼机的具象隐喻,即便不懂中文,也能在失重式的旋律起落里感受情绪过山车。这种旋律主导、语义图像化的设计,近似一些拉美爆款歌曲之于全球受众的体验——先以律动抓耳,再用跨语种的符号与Remix把门槛继续拉低。

其次,是分区域运营,设计不同的版本。《跳楼机》的海外版本从一开始就不是翻译歌词这么简单,而是按区域偏好重配元素。

东南亚DJ参与了舞曲化版本,与香港歌手合作的版本人声风格有变化,英文版也调整了原曲伴奏,营造更贴近歌词情绪的氛围。陈国威明确表示“会针对不同地区市场需要的元素去做”,考虑不同区域的语言与编曲适配。

这与K-Pop在全球传播中“global-local-global”的套路高度吻合:先在本土做出全球质量的内容,再按目标市场做语言与视觉的在地化,然后回流全球平台进行二次放大。

对陈国威来说,《跳楼机》出海是一次难得的演练机会。他最终的目标不光是亚洲,而是欧美市场。“歌曲在亚洲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它的旋律、歌词都带动了流行趋势。”陈国威表示,目前英文版也收获了不错的反馈。

但他也承认,距离真正打入欧美市场,还有许多路要走。欧美乐迷更喜欢节奏感强的歌曲,《跳楼机》作为抒情歌曲,也不适合在Tiktok上用dance challenge的方式推广,都让歌曲的传播有了一定局限性。但“K-Pop为出海准备了很久,也研究了欧美市场很久”,对C-Pop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当然,《跳楼机》的意义,不仅在于数字,更在于它给华语热歌出海提供了一次可以量化的演练机会。

陈国威表示,中国的音乐平台上,欧美歌曲的流量比例不超过30%。原创歌曲要在中国成为爆款,必须“极致本土化”。但要走向海外,又要把本土旋律和当下年轻人的情绪表达,转换为跨语种可理解的Hook。要做到两者兼得,确实需要一定的精心设计和平衡。

发行方索尼音乐在大中华区的一系列操作——从多语版本、区域性Remix,到东南亚重点市场的DJ协作与平台联动——让《跳楼机》几乎复制了拉美与K-Pop在全球化推广中的关键动作:先在区域市场建立势能,再叠加跨语种传播,最后以平台榜单与挑战玩法放大声量。

尽管《跳楼机》并非强舞曲,团队仍然把握住短视频扩散的核心机制——可二次创作的hook。2025年以来,“跳楼机emo挑战”等话题在短视频平台合计浏览量超50亿次,并带动其成为音综“必选曲”。而在Spotify端,单曲在6月初已超5400万次播放,在东南亚各国霸榜。这套“情绪二创+区域榜单验证”的联动,成为当前热歌出海有效的声量转化路径。

先占领对华语音乐接受度高的东南亚市场,待数据稳固,再向日韩、欧美延伸。这条“阶梯式扩张”的路径也降低了“直攻欧美主战场”的试错成本。

陈国威直言,索尼中国过去一年“市场份额提升很快”,也希望能孵化出下一首热单,继续验证本土方法论与全球分发能力对接的新通路。

“索尼在中国想有成就,一定要本土化。”陈国威说。歌曲出海的前提,还是在中国把“以歌为主”的产品逻辑打透。

陈国威也毫不讳言,2021年索尼开始试水热歌市场时,索尼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是三大唱片里的最后一名。从那时候,他就在思考怎样去改变现状。“几年来经验的积累,和团队的努力,才达到了今天的成绩”。

《跳楼机》不是“单点奇迹”。邓典的《神魂颠倒》凭丝滑R&B和直球情话,在短视频走红,随后多版本衍生,持续释放长尾效应。黄绮珊、希林娜依高合唱的《是妈妈是女儿》,从春晚舞台强势破圈,成为情绪金曲。此外,像《向云端》《离别开出花》《星辰大海》这些火遍全网的热门单曲背后,都有索尼音乐的身影。

《是妈妈是女儿》登上春晚舞台

几年下来,索尼音乐在中国的热歌打法,已逐渐积累了方法论。

在歌曲制作上,以歌为主,A&R前置、旋律先行。陈国威回溯,在具体执行上,是“先找到合适的旋律,再去匹配适合的歌词”,这与华语90年代“金句词先行”的创作范式形成对照,更接近国际流行对“Hook与结构”的强调。但他同时,也强调歌词对歌曲本身的提升作用,比如《跳楼机》的歌词就给了歌曲更强的生命力。

在管理上,采取分厂牌运营。哥伦比亚厂牌更偏主流受众,RCA聚焦年轻代与说唱音乐人,并明确“推动年轻音乐人出海”。这意味着从A&R评价、视觉语言到渠道策略,都会因厂牌定位而分层定制。

此外,陈国威也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中国市场太大,即便是大厂牌公司也需要借助本地公司搭建合作网络,与本地厂牌共创共享。索尼曾投资过像制作出《删了吧》《天上飞》等现象级热单的公司“深声不息”,也和B站等网络平台建立了稳定的合作。

陈国威一直希望“C-Pop能在欧美市场打响,就像K-Pop和拉美音乐一样”,且“希望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在全球音乐产业的增长红利与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优势叠加下,索尼音乐这样拥有全球分发与本土执行力的公司,是否可以把热歌出海从个案做成一条可持续的产业线,比下一首《跳楼机》更值得期待。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