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我72岁,独居8年,坦白地说:只要做到这三点,一个人养老不发愁

发布时间:2025-08-16 15:36:43  浏览量:1

讲述:翁玫

这些年,街坊邻居聊天时,很少再说养儿防老的老话了。都知道现在的儿女,肩上的担子都不轻。既要照顾一个小家庭,又要照顾两边的老人,不管是经济和精力都压力很大。

说实话,早些年我没转过这个弯来,总觉得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老了自然就该指望他们。

可上了年纪后,看着儿子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儿媳妇又上班又带孩子,忙的团团转,还要还房贷,供孩子上学,我也不忍心再给他们添麻烦。

可是,养老如果不靠儿女靠自己行吗?特别是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到底怎么靠自己养老呢?

就让我来说说我的故事吧:

我今年72岁了,只有一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一家三口住在市里。

我和老伴退休后一直住在郊区的老房子里,带个小菜园子。

每年2、3月份的时候,老伴就开始育苗种菜了,波菜、葱、辣椒、柿子、茄子、豆角……品种比菜市场还全,还能种一直能吃到11月份的秋白菜。

不仅我们老两口不用买菜,儿子一家每周末回来,走的时候都是满满的一后备箱蔬菜带回去。

两家大半年吃的都是健康的蔬菜,那时候的日子过得踏实又满足。

可在6年前,老伴突然走了,毫无征兆。我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魂儿。就像拄了多年的拐杖一下子拿走以后,路都不会走了。

我每天把自己关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吃不下睡不着,菜园子也荒废了。

儿子看我状态不对,跟儿媳商量商量,两个人二话不说,收拾了老房子,就把我接到了他们家一起住。

儿子家是精装修的三居室,在26层的顶楼。刚进门,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走路都轻手轻脚的,尤其不敢靠近落地窗边,恐高腿直发软。

让我头疼的是他们家养的那条泰迪狗,整天在屋里横冲直撞,地板踩的啪啪响,却没有人管它。

儿媳是小学语文老师,说话做事一板一眼的。她待我客客气气的,但是那种客气里总带着生分,每天早上,她都会例行公事般地问:“妈,您今天想吃什么?”那语气里的分寸感,让我想起当年接待上级检查时的场景。

那条狗倒是自来熟,动不动就往我腿上扑,蹭得我裤子上全是狗毛。儿媳妇见状总是笑着说:“它喜欢您呢!”我每次听了都是尴尬的笑笑,权当是缓和气氛。

有天夜里,我摸黑去厨房倒水喝,没看见趴在过道睡觉的狗,一脚踩在它的爪子上,狗嗷嗷叫了起来,把全家人都惊醒了,我更是吓得不轻。

第二天,儿子在客厅装了自动感应灯,还提议:“妈,给您的房间里放个饮水机吧”。

这些贴心的安排,反而让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外人。

更糟糕的是,那条狗似乎记了仇,见我就龇牙咧嘴的。

孙子每天雷打不动的练钢琴两个小时,那条狗就在屋里窜来窜去的,还汪汪叫着伴奏,吵的我太阳穴突突直跳。

有一次,电视里播放老家的新闻,我下意识调大了音量,儿媳从琴房探出头:“妈,孩子在练习考级曲子。”我只好悻悻的按下静音键。

最让我不适应的是吃饭。吃了几十年老伴做的家乡菜,现在却要适应那些轻淡无味的"健康餐"。

那条狗还总是围着餐桌打转,眼巴巴地盯着我手里的食物。

有天早餐,我偷偷往粥里加了点自己带来的虾酱,儿媳妇看见后那个欲言又止的眼神,让我再也不敢动这个念头。

而那条狗,居然趁我不注意把我的虾酱偷吃了,还打翻了碗。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想念老房子里日子,还有那坛腌得正好的雪里蕻,至少在那里,我不必忍受这些琐碎的烦恼。

就这样在儿子家小心翼翼地过了三个月,我病倒了。

那天早晨起来就浑身难受,恶心干呕,右上腹痛喘不上气。

儿子把我送到医院,确诊是急性胆囊炎,立刻做了手术。儿子请假陪了我5天,电话不断,看得出耽误了不少工作。

出院的时候,我听见儿媳在病房外小声说:“妈的医药费能报销多少?孩子钢琴考级十级过了,课时费涨成一节课2200,一下子要交好几万,钱有点紧。”

我心里一酸,自己有退休金,何必拖累他们?

回到家后,我跟儿子儿媳郑重提出回到老房子住。怕他们不放心,保证说要是不行就马上回来,反正离得不远,而且他们每周末只要不忙都可以回去看我的。

看我态度坚决,他们终于答应了。

回来后,我仔细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养老计划。先花了2万块钱改造老房子:把家里和院子里所有的门槛都去掉了,原来有台阶的地方都做成了斜坡;卫生间装了防滑垫和扶手,就连马桶边都装了L型扶手;厨房换了自动熄火的燃气灶;并且在卧室和卫生间装了报警器。这些改造花钱不多,但让生活安全多了。

我的退休金这样安排:每月留2500元生活费,1500元存作医疗备用金。

最近我发现,社区里像我这样想法的老人越来越多了。早上去公园锻炼,总能碰见几个自己过日子的老伙伴儿。我们互相照应着,谁家有点事,招呼一声就有人帮忙。这不比在儿子家整天一个人对着电视发呆强?

现在我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6点半起床,去小区广场打太极;上午在老年活动中心看书读报;下午约几个老邻居打打牌聊聊天;晚上看看新闻,跟儿子他们视频一会儿。社区老年食堂的饭菜很合口味,一荤两素才10块钱,不想做饭时就去吃。

我的经验是:养老靠自己,关键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保持健康,定期体检,小病不拖;第二是管好钱财,留足应急资金,把存折密码、医保卡等重要信息整理好放在固定地方;第三是保持社交,多和邻居走动。现在的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好,我们老人也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

最近我在学用智能手机,已经会网上购物、预约挂号了。虽然学得慢,但慢慢来总能学会。人老了不能怕新事物,这些技能能让生活更方便。

其实,不是孩子们不孝顺,说到底是时代变了,我们作为父母想法也得跟着变。

咱们这代人,有退休金有医保,社区服务也越来越好,将来真老的不能动,请个家政来打扫卫生做饭,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们就去养老院,每一步提前安排好,到时候也不慌乱。

现在身体好,就把自己照顾好,把钱管明白,让孩子们放心,自己活得舒心。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