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顺路来听歌——江畔音乐会成为南宁文化新IP
发布时间:2025-09-08 22:42:27 浏览量:1
邕江畔的亭子码头音乐会深受市民群众欢迎,每到歌手演出时,周围就会围满了人。
8月27日晚上8时,华灯初上,南宁邕江畔渐次热闹起来。
余晖下,晚风裹挟着潮湿的气息掠过江面,在亭子码头附近,“时光组合”乐队的吉他声伴着江风响起。
夜色渐浓,青山大桥下,桥洞音乐会吸引了江边散步的人们,“阿哲乐队”主导的这场由江风伴奏的江畔音乐会,正以灵动的氛围吸引着年轻人。
“时光组合”“阿哲乐队”的表演被层层观众围绕:有人举着手机打开手电筒营造“星海”,有人靠在栏杆上轻声跟唱,有人带着折叠凳静坐欣赏——没有刻意组织,却透着自在默契。这是近期以来,在南宁兴起的一股江畔音乐会风。
众多市民围观现场乐队演唱。陈栢宇 摄
在亭子码头演奏的“时光组合”乐队成立于2024年夏天,主唱阿明表示,他们在演出中融入国风舞蹈、原创歌曲,平日里由一名主唱和两名分别是架子鼓手和吉他手的成员组成乐队,周末设计互动提问、上台演唱、派发奖品等环节,进一步增强Z世代的参与感,让音乐会从“单向表演”变成“双向互动”的社交场。
青山大桥下的桥洞音乐会于晚上7时左右开始,阿哲乐队不仅享受这种演奏,还带着“支持社区老人爱心餐食”的公益温度。“旁边就是百里秀美邕江,南宁人喜欢在江畔散步,我们的表演接地气,能传递最真挚的音乐情感。”阿哲说。
“刷小红书看到演出视频就来了”“散步时被熟悉旋律留住,一站就是一小时”,观众的反馈道出了音乐会的传播与吸引力逻辑。刚参加工作的黄佳诺表示,相较于室内演唱会,江畔音乐会的“零门槛”降低了参与成本:无需抢门票、不用提前规划,年轻人“下班顺路就能来,累了就坐在石阶上,想走随时能走”。来自泰国的甘锋岳则认为,在内容上,乐队精准抓住情感共鸣点:周杰伦专场引发集体合唱回忆杀,儿童节派发糖果传递暖意,歌单编排兼顾时代潮流与经典怀旧,用“带时代烙印”的歌曲勾起大众情感认同。“在南宁,东盟国家的年轻人比较多,可以加入一些东盟元素或者歌曲,更吸引人。”
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正是江畔音乐会圈粉年轻人的核心密码。为扩大影响力,各乐队还尝试打通线上线下消费链路:成员运营抖音、小红书账号,发布演奏视频、原创歌曲引流,计划开展直播互动与线下活动合作。
江畔音乐受热捧,得益于南宁市近年来营造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联动多个部门,从惠民政策加码、壮大演出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激发文旅体商消费活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8场,观演24.14万人次,带动经济效益16.43亿元。在壮大演出经济方面,第三季度还将引进卫兰等大型演唱会,开展“声动邕城”系列高雅音乐会及“三街两巷”等驻场演出,9月将推出“风情东南亚”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开展290场“演艺润景”活动。
“与国内其他城市特色音乐会相比,南宁江畔音乐会的优势得天独厚。”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陈春燕认为,甘肃敦煌沙丘音乐会、西安城墙下的乐队、武汉和上海的草坪音乐会,以“稀缺感”“沉浸感”见长,需专门规划行程;而南宁邕江两岸绿水青山,沿岸的灯光工程和自然江景为音乐演出提供了绝佳的视觉背景,今年更获评全国“幸福河湖”案例,江风清爽、灯火璀璨的自然环境自带“治愈感”,形成“自然+艺术”的沉浸式体验,也更易于互动,观众观赏完后可便捷转入商圈消费,实现“演出+周边消费”的联动效应,这是沙漠、草坪等场景难以替代的。“广西曾诞生了焦点、新东西、紫太阳等本土知名乐队,再加上超10万大中专院校群体的乐队,若是引导和打造成为地域IP品牌,将极大地带动文旅消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
广西财经学院新闻学系主任、经济学博士李杰锋认为,江畔音乐会若是做好,可作为高情绪价值的流量入口,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购物等系列消费,“流动的GDP”将把单次观演转化为文旅复合式消费。而培育江畔音乐会IP,需紧扣三大核心:一是持续强化“零门槛”优势,适配年轻人碎片化消费需求;二是深化情感价值输出,通过共鸣型内容与真诚化表达增强用户粘性;三是拓展“音乐+”消费场景,串联周边餐饮、文创、夜游等业态,形成产业链闭环。
夜幕渐深,江风习习。当亭子码头的歌声与桥洞的琴声在江面交汇,当年轻人从“被动消费”转向“主动参与”,江畔音乐会正从一场场街头表演,成长为激活南宁夜经济、彰显城市魅力的文化新IP。
记者:潘登 沈程
责编:赖俊安 梁铭刚(实习)
审校:杨敏卓
江南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投稿邮箱:jnqr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