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文化交响回望(五)| 罗马尼亚与东方早安
发布时间:2025-09-09 11:30:00 浏览量:2
2025年的夏日,“中欧交流之径:文化交响”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中欧建交50年的重要演出活动,它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东西方的艺术对话。其中,由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特别策划的乔治·埃内斯库作品《早安》,让观众在钢琴与男高音的问候中,触摸到多瑙河畔的晨曦。
来自罗马尼亚的早安问候
随着一声“叮咚”,来自罗马尼亚的一声问候,在钢琴家安德烈·拉库(Andrei Racu)的指尖如露珠般流淌而出。这首短小的钢琴曲以清澈的旋律勾勒出晨光初绽的宁静,大卫·皮尔苏克(David Pircsuk)的男高音如晨光渐亮加入其中。二人的联袂演绎,不仅是罗马尼亚民族音乐的经典再现,更成为中欧文化互鉴的鲜活诠释。
神童的音乐传奇
乔治·埃内斯库(1881-1955)是罗马尼亚音乐的象征。这位7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神童,始终将罗马尼亚音乐的基因刻入自己的作品中。他著名的《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在舞台上经久不衰。也正是这曲子,开创了罗马尼亚的民族乐派,而他本人也被视为罗马尼亚音乐的灵魂人物。
晨曲中的当代回想
其实,罗马尼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早有渊源——自1949年中罗建交源源不断。虽然两国存在文化差异,却不影响友谊的交融。正如这首曲子一样,它诞生于欧洲,却属于所有渴望宁静的心灵。
当安德烈·拉库奏响《早安》,北京与布加勒斯特的晨曦在琴键上相遇。这声跨越山海的文化问候正在温柔地诉说:以开放之心聆听世界,共同迎接灿烂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