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个教师节特别报道|致敬教育之光 共叙教育情怀③张冬播撒音乐种子 点亮“乡娃”梦想
发布时间:2025-09-09 17:33:58 浏览量:2
致敬教育之光
共叙教育情怀
"春蚕织就千重锦,烛火照亮万里程"。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所系,在"十四五"期间,吉林市表彰优秀教师2100余人,吉林市教育局精心挑选了10位优秀教师代表、全国优秀教师,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家精神的烛照,听见他们奔赴山海的铿锵足音。
个人简介:张冬,吉林市龙潭区杨木实验学校音乐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好人、吉林好人、江城好人、吉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2007年以专业考试第一的成绩毕业于延边大学声乐表演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偏僻的乡间,为乡村孩子点亮他们的音乐梦。
播撒希望 她是筑梦人
张冬放弃上大城市的发展,选择实现三代乡村教师这一神圣的愿望,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家乡,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18年,更圆了自己和无数学生的音乐梦。
展开剩余65%张冬组织成立了“杨树苗”合唱团。当时,学校连一间专门的音乐教室都没有,更别提配套设施。她便发动身边朋友和家人为合唱团捐赠价值4200元的演出服,并把自己的电钢琴送到学校。合唱团终于办起来了,她的志愿项目也开始了,几年来她共为乡村学校拉赞助10余万元。2021年,孩子们的合唱团已经走入正轨,荣获吉林省优秀社团称号,并在吉林市艺术节中取得了歌唱组一等奖。
一天,听到校长念叨附属的3所村小孩子没有音乐课可上时,她马上自告奋勇要为村小孩子送课。
张冬的到来,让村小的校园沸腾了,她的课不拘泥于形式,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她领着孩子来到山坡上、走到草垛旁,带领孩子们感受自然、亲近自然。
也就从2018年3月6日这一天开始,除了上好初中的课,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每天都应该到哪所学校上课,一周5个工作日,她得走4所学校,每一所学校之间的距离足有10公里,这一走就是6年。
助力文化振兴 她是传梦人
张冬不仅要带领孩子唱歌,还要带领留守的老人们唱歌、跳舞、做公益。
2021年7月1日,张冬自己出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办了一场几十年没有过的篝火晚会。看到乡亲们为这场活动准备的快乐面孔时,辛苦的张冬觉得很幸福。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她说,也许是自己成长的环境,也许是三代乡村教师的信仰。于是,“杨树林”农民艺术团应运而生。几年来,“杨树林”农民艺术团组织开展公益活动30多次,他们的团队不仅走进村屯义务演出,还热忱投身志愿服务:帮助孤寡老人收玉米,帮助村民打扫卫生……
张冬和农民艺术团的成员们说:“我们不仅仅是个艺术团,还要用爱去帮助那些更有需要的人。”
遵从内心的召唤
让新目标在热爱中发芽
2024年7月,张冬走教的这几所村小结束了它的使命,孩子们顺利地升入中心校。村小送教的工作结束了,张冬又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她说:“我要把教育资源再利用,在大屯村小成立杨木实验学校实践基地。”校领导们很支持她的想法,2024年年末,充分发挥合并后原校址的价值,实践基地成立了,在这里举办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精神根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以劳动教育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以艺术教育滋养审美情操,激励学生创新活力。
歌者继其声,师者继其志。张冬只想做一名能够发现和传承的老师:“我要用音乐照亮乡村孩子的心灵,我要用教育讲述美丽乡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