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音乐剧《风声》9月26日上海开演,记者探班:改10版舞蹈、熬到凌晨4点,为还原1941年的“信仰之声”

发布时间:2025-09-11 19:28:11  浏览量:1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11日报道:音乐剧《风声》即将于9月26日登陆上海西岸大剧院,连演30场。9月10日,剧组开放媒体探班,排练厅里演员与乐队正高效磨合,主创们也坐下来分享了这部剧从文本到舞台的“打磨故事”——从反复修改10版的舞蹈,到熬夜到凌晨4点的音乐创作,都在为呈现“绝境中的信仰”蓄力。

从小说到舞台:三年磨一剧,还加了“剧本杀”元素

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经典IP,《风声》自2007年原著问世,就以“老鬼”的故事打动无数人:中共地下党员“老鬼”被软禁在裘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却在生死关头与敌人博弈,最终成功传情报,藏着“绝境里的坚韧”。

2024年,《风声》音乐会版先“试水”,22首原创歌曲搭配交响乐团,收获不少好评。而这次音乐剧版,剧组足足筹备了三年,还经过三轮工作坊,不仅要把文本落地舞台,更加入了年轻观众爱听的“剧本杀”叙事元素,让经典故事更有代入感。

排练厅直击:演员唱《知己》,乐队精准踩点

走进排练厅,音乐总监赵纪昀正指挥乐队精准演奏,音符里全是1941年的紧张感;另一边,演员们对着唱段反复抠细节,连角色的一个眼神都在琢磨——大家都在跟时间赛跑,毕竟很快就要进剧场合成了。

探班现场,饰演顾小梦的陈昊宇、丁臻滢、徐瑶,和饰演李宁玉的郭耀嵘、蒋倩如等演员,合唱了剧中曲目《知己》。诗意的歌词配着悠扬旋律,把两个女性角色的心事全唱了出来:既有对光明的渴望,也藏着“牺牲小我”的勇毅,听得人心里发紧。

主创揭秘:改10版舞蹈、熬到凌晨,都是为了“贴剧情”

探班后的采访里,音乐、舞蹈主创们打开了话匣子,聊起创作里的“较真”与感动。

编舞纪世志和胡博没走“传统路线”——他们没把舞蹈框在芭蕾、国标里,反而把各种能帮着讲故事的舞种揉进去。“音乐剧是融合艺术,舞蹈得服务剧情,不是光好看就行。”纪世志说。

胡博补充,这次编舞是“跟着音乐走”:“开场小提琴一拉,就被拽进那个年代了。我们把装饰性的动作删了,就用简单的动作,把角色心里的事儿‘演’出来。”

不过“较真”也让演员“崩溃过”。纪世志笑着说,主创之一阿云嘎对舞蹈要求特别严,单是一段“迷雾”的舞,就改了10个版本,“女演员们都快扛不住了,但现在回头看,这股劲儿特别值”。

至于观众好奇的“大场面”,纪世志透了底:群舞戏份很多,像“鸿门宴”这种重头戏,他们不想按老套路来,“可能会拆解道具,玩点不一样的表达”。

音乐:熬到凌晨4点改谱,把“鸽子”编得能“飞”

音乐总监赵纪昀和音乐监督巴特尔,聊起和阿云嘎的合作满是感慨。赵纪昀记得,三年前刚拿到阿云嘎写的第一个旋律,自己还在路上,“一听就被勾住了——那是1941年的中国”。之后两人常熬夜到凌晨三四点,一起改和声、调结构,“连配器都反复抠,就想让音乐里藏着角色的心思”。

巴特尔则是去年听了音乐会版“入的坑”,当场给阿云嘎发消息:“在当下还能有演出抓住你心脏,太难得,我哭了三次。”这次音乐剧版,他们做了管弦乐改编,“一改就是32行总谱,累但值得,想让音乐把故事撑得更漂亮”。

两人还拿“鸽子”比喻创作:“麦家的原著本身就是很好的IP,就像一只鸽子,我们通过编曲编舞,把鸽子的翅膀延展开来。”赵纪昀说,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舞台上的舞美、多媒体,说到底都是为音乐和故事服务。

距离9月26日首演越来越近,剧组还在跟细节“死磕”——哪怕前一天熬夜改的方案,第二天可能推翻重来。但就像主创们说的,“要在剧场里,给观众一场又哭又燃的视听震撼”,这场关于“信仰”的舞台故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