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散文:春风化雨说杏坛

发布时间:2025-09-12 22:11:58  浏览量:1

春风化雨说杏坛

徐承平

那日上完上午第四节课后,拾阶而下去食堂用餐。行至谭园路,蓦然回首,第一次惊诧于身后的几十级台阶。

惊诧之后,是一阵惊喜,我为我再次忽然的领悟校园设计者的匠心小有激动。

按当时的机械化水平,将校园建在一块平整之地上,完全没问题。可是你发现没有,整个校园的教学区,它建在一块相对高于四周的土石坡上。这土石坡有自然的因素,更有人为的因素。

整个北面向南,要进入教学区,中间需上台阶,东西两侧需爬上环校园教学区的小坡度马路。而从东侧马路再进教学楼组团,原来还要登阶而上,现在即使改造后,拆了台阶,还是凳个明显的小上坡。由1号2号3号教学楼组团的西边马路步入教学楼,依然还要登上几级台阶。

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这样?

西侧马路上坡比东侧马路更为明显。以马路为界,东边的图文信息中心大楼以及一直往南去的实验楼地势都明显高于西边的琵琶湖以及更往西的田径场。

整个教学组团楼和实验楼都相对高于其他地方。

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这样?

我是蓦然回首中忽然想到两个字:杏坛。

坛,是用土石建成的台。杏坛,坛之四周又环植了杏树。

《庄子·渔父》:“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便是杏坛的起源。北宋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再监修曲阜祖庙时,将大殿北移,于其旧基筑坛,环植杏树,即以“杏坛”名之。之后杏坛便成了教育教学场所的泛称。

这么一说,你再瞧瞧。现在的教学楼、实验楼是不是当今的教育教学的场所?而教学区、实验区两侧是不是遍植了银杏树?

哇塞,是耶,果真如此。

我既而又想到,我们的宁中巷老校区,也是坐落在一座高高的平台之上,杏坛的特点也非常明显。推而广之,我所见过的,还有周岗学校、丹阳学校、汤山中学……似乎好多学校的建筑,都有杏坛的烙印。

原来后世所的建学校都有意无意尽可能地向孔子的杏坛靠拢。这样看来,杏坛既是教育教学的场所,也成了教育领域的代称,成为教师职业的文化符号,就不足为怪。

栽种银杏树既为遮阴,亦含象征:银杏果实繁多喻弟子遍布天下,树干直立喻君子品格,果仁实用喻学以致用。

其实,杏坛的外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杏坛的精神内核。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当秉持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三尺杏坛,春风化雨,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尽心尽责。

作为学生,我们在杏坛里如坐春风,定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努力创新,成长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

而且,你看到没,我们学校的杏坛坐北朝南,由南往北,步步高升。

我为我的这点小小的发现而激动,午饭后,我又站在谭园路上认真地看了看眼前的杏坛,然后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