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音乐会奏响长江文明交响乐章 无人机绘就文明互鉴壮美画卷 两场演出让中外嘉宾直呼“魔力”“绝妙”

发布时间:2025-09-18 07:46:04  浏览量:1

9月17日,重庆国际会客厅,嘉宾们观看精彩的无人机表演。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9月17日,重庆国际会客厅,“重庆之夜”专场音乐会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9月17日晚,山城凉爽宜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国际会客厅灯火璀璨,“重庆之夜”长江文明论坛专场音乐会在这里精彩上演。

当晚7时许,当指挥执棒登台,带领乐团奏响《太阳出来喜洋洋》时,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紧接着,《良宵》如同一幅静谧的月夜图在听众眼前铺展,尽显中国传统音乐的含蓄韵味。

随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响起,又将听众带入另一番风情。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狩猎波尔卡》接连奏响时欢快跳跃的听感让现场气氛再度升温。

临近尾声,《灯火里的中国》与《长江之歌》两首作品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灯火里的中国》旋律温暖动人,勾勒出中国大地的繁华与温情;《长江之歌》则以恢宏的编排,唱出了长江的波澜壮阔与文明底蕴。

“这太有魔力了!”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巴西)研究员诺拉·索菲亚·塞瓦略斯一连用几个“magic”表达自己对音乐会的喜爱。巴西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杜瓦尔·巴罗斯表示,这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美妙体验,“音乐不分国界,无需过多语言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沉浸在乐声中。”

据悉,本场音乐会也是“重庆之夜”音乐会的首场演出。接下来,“重庆之夜”音乐会品牌将持续以高品质的音乐演出塑造和展示重庆形象,与“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共同构成重庆周末特色文化活动。

音乐盛宴落幕后,无人机灯光秀焕新亮相。

50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夜空瞬间成为巨型画布,神女峰、夔门、白鹤梁、石宝寨、大足石刻……灵动光影串联起长江文明的千年脉络。“新韵重庆”长江文明论坛专场无人机表演惊艳亮相,为与会嘉宾呈现了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

8时许,第一组无人机编队在夜空定格出“长江文明论坛”LOGO,“跨越江海 文明互鉴”的主题字样随之浮现,简洁有力的视觉语言瞬间点明活动核心。紧接着,无人机化作奔涌的银色长河,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冰雪意象开始,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江流域重要城市依次显现,源远流长的壮阔场景让现场嘉宾纷纷举起相机记录,现场赞叹声一片。

紧接着,云雾缭绕的神女峰在红叶光影的映衬下若隐若现,“巫山神女峰”字样旋转灵动,“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意氛围扑面而来;“高峡出平湖”场景里,万州牌楼长江大桥、西山钟楼等建筑轮廓璀璨夺目,立体呈现出三峡库区的现代繁华。最令人称绝的是“水韵天工”环节,一条光影小鱼在夜空游弋,当它从尼罗河畔的尼罗尺题刻游至长江白鹤梁化作石鱼的瞬间,古埃及文明与长江文明跨越时空相遇,完美诠释了文明互鉴的深意。

随后,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在莲花底座的衬托下熠熠生辉,石宝寨从浪花光影中拔地而起,青墨色的夔门山形间,一艘帆船破浪穿行……这些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让多国嘉宾直观感受到长江流域文明的厚重底蕴。

临近尾声,无人机勾勒出孩童戏水的温馨画面,水花飞溅成彩虹,生动展现了山水乐居的美好画卷。最终,“在重庆”字样与夜幕下的城市剪影交相辉映,为这场持续20余分钟的表演画上圆满句号。

“用无人机灯光秀来讲述文化故事真是一个绝妙的想法!表演水平更是超乎寻常。”首次来渝的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考古学系主任穆罕默德·哈米德激动地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灯光秀,更是一部流动的长江文明史诗。哈米德说,过去不同国家的人民都会用岩画来传递信息,而如今无人机等技术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让古老文明能以更鲜活、直观的方式被大众所熟知。“这种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极具意义,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