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还没培养出下一个郎朗,钢琴行业就倒了!
发布时间:2025-09-18 15:40:00 浏览量:1
十年前,谁家客厅摆架钢琴,妥妥是 “中产” 标配。亲戚来访时,孩子若能随手弹段贝多芬,准能收获满场喝彩。
那时的钢琴,早不只是乐器,更成了身份的象征。
多少父母咬牙买琴、报班、陪练,既盼着孩子能成下一个郎朗,也盼着这门技能能在升学加分时占些优势。
谁曾想,不过短短几年,风向骤变。
二手平台上,原价几万的钢琴,哪怕一折甩卖,也鲜少有人问津。不少琴行老板无奈关门,钢琴老师纷纷转行,就连曾经被逼着练琴的孩子,也终于能哭着说句 “解脱了”。
01
一半钢琴厂倒闭
学琴和买琴的人一夜消失
前些年,国内钢琴市场一派红火景象,生产与销售双双兴旺。
不过自 2019 年起,随着相关政策红利逐步消退,钢琴销售开始步入下行通道,仅 2024 年就有 7000 多家琴行无奈关停。
钢琴销量的下滑更为剧烈,堪称断崖式下跌。
据统计数据显示,钢琴年销售量从 2019 年的 39 万台持续下滑,到 2024 年更是跌破 10 万台的警戒线,不足 5 年前销量的四分之一。
经销商数量减少,直接导致行业库存压力陡增,进而影响企业资金回笼。
在此背景下,不少钢琴厂家选择停工、转让工厂或转行,仅有少数企业仍在坚守。
去年上半年,珠江钢琴迎来上市12年来半年报第一次亏损,没想到今年数据还要更惨淡。
前段时间,珠江钢琴发布财报,2024年归母公司净利为-2.36亿元,同比下降4108.2%,而2025年一季报又显示,归母公司净利-5168.47万元,同比下降162.52%,跌跌不休。
图源:珠江钢琴2024年年度报告
另一家上市钢琴企业海伦钢琴的处境同样艰难。
2024 年,海伦钢琴仅售出 10367 台钢琴,营收 1.59 亿元,净亏损 9792 万元,员工数量也缩减了一半。2025 年一季度,其亏损额降至 974 万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而在 2022 年,这两家国内钢琴生产龙头的净利润还分别达到 1.23 亿元和 832 万元。
国际钢琴巨头同样未能幸免。
2024 年 10 月,拥有 189 年历史的高天斯坦威德国工厂正式宣布破产重组;
雅马哈也表示,中国市场钢琴销量的大幅下滑,是其决定关闭印尼工厂的主要原因。
行业产能过剩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二手钢琴市场近乎崩盘,一台原价 5 万元的钢琴,如今即便标价 5000 元也难寻买家。
为求生存,琴行纷纷推出 “租琴” 服务:消费者只要在店内报名学琴,就能租一台钢琴回家练习,半年租金仅需 1500 元,若在半年内决定购买,已付租金可全额抵扣购琴款。
部分琴行的政策更为宽松,消费者租琴满 3 年后,钢琴可直接免费赠予学员。
一边是琴行为活下去绞尽脑汁;另一边,钢琴厂家为求生存,也纷纷 “断臂” 转型。
珠江钢琴投入 1 亿元布局文旅产业,开发木材文创产品;同时与民乐企业合资成立乐海民族乐器公司,押注国潮消费风口,此外还加大电钢琴生产力度,并跨界推出实木家具品牌 “珠江琴韵”。
图源:荔湾发布
海伦钢琴则选择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尽管当下行业深陷低谷,但这些企业普遍认为,只要熬过这段艰难时期,历经市场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企业,终将笑到最后。
02
钢琴市场崩盘的背后
是学钢琴的人变少了
钢琴市场遇冷,核心原因在于学琴群体的萎缩,背后是政策、时间、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过去,钢琴在许多中国家庭中承载着特殊期待。作为 “乐器之王”,它被视为提升孩子素养的利器,更因能助力中考加分,成为不少家庭的教育选择。中国音乐家协会数据显示,国内曾有超 4000 万孩子学钢琴,占全球总数的 80%。
转折点始于 2018 年,艺术特长生中考加分政策取消,学钢琴在家长眼中沦为 “可有可无” 的选择。2021 年 “学校延时政策” 进一步压缩练琴时间,有网友直言,孩子在校时长增加,回家后已无精力练琴。
学琴本身的高门槛也加剧了退潮。业内人士称,零基础者考取钢琴十级需 3-5 年,且每天要坚持练琴至少两小时,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2022 年起的经济下行更是关键一击。此前,中产为缓解身份焦虑,常模仿富人消费,钢琴便是其中之一。如今,面对失业、降薪等压力,他们纷纷抛弃钢琴这类 “烧钱且无用” 的支出。
社交平台上,网友吐槽不断:有人对比二胡与钢琴,直言钢琴单价数千元至万元不等;更有人算过账,钢琴课普通老师每 45 分钟收费 150-300 元,专业老师超 1000 元,再加上乐谱、考级、比赛等费用,几年下来至少要 5-15 万元。
03
时代抛弃的从来不是音乐
而是我们强加给它的功利外衣
经济下行浪潮中,“鸡娃不如鸡自己” 的观念让家长们愈发务实。
他们渐渐看清,天才琴童终究是少数,不再为虚无的 “艺术修养” 盲目买单,转而聚焦孩子的身体素质、计算机能力与幸福感,实用性、高性价比成了新追求。
并非钢琴学不起,而是实用技能更契合当下家庭的需求。但时代从不是在抛弃音乐,只是在剥离人们强加给它的功利外衣。当学琴不再为考级加分,当钢琴成为生活的缓释剂,当弹奏沦为纯粹的享受,历经阵痛的钢琴行业,定能挣脱现实桎梏,在热爱与本真中,迎来满是生机的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