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节IP首次落地新加坡:音乐节成为文化出海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5-09-19 11:32:20 浏览量:1
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添艺
跨国乐迷占比超90%,“95后”观众超过85%,全平台社交媒体话题浏览量突破2亿……9月13日至14日,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在新加坡圣淘沙岛举办。来自中国、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的音乐人同台演出,以音乐促进文化交流,向国际观众展现中国文旅融合的创新成果和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
音乐无国界
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这是我们首次以官方合作的形式,邀请中国本土青年文化IP出海新加坡。”时值中新建交35周年,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将中国音乐节品牌引入新加坡,更分享了中国新一代的文化消费趋势与体验式娱乐的创新理念,进一步凸显了新加坡作为中国优质文化IP走向世界的理想首发站地位,为两国文旅合作与青年交流搭建了新平台。
音乐节现场,多元文化交融成为一大亮点。除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舞台,本次音乐节还携手中国厦门卫视打造“国潮”文化体验展位。展位上,国风布景、汉服体验、歌仔戏展演等新奇项目吸引众多观众参与,闽南方言竞猜等互动游戏让观众在趣味中感受闽南文化魅力,加深与华人华侨的情感连接。
对此,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国有戏项目部经理方婧从专业角度分析认为,戏曲艺术历经百年沉淀,是中华文化美学的集大成者,而流行音乐则贴合时代审美,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二者在承载文化、传递情感和连接受众方面目标高度一致。”她注意到,许多外国友人在互动展区试穿歌仔戏戏服、模仿戏曲动作后主动询问剧种背景,从感兴趣到主动参与。她希望借此为传统戏曲找到新的传播路径,让古老艺术既能在舞台上闪耀,也能融入更多生活场景。
“演艺+旅游”
分享中国文旅经验
圣淘沙岛是新加坡标志性旅游地。此次中国原创音乐节出海至此,观众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沉浸式体验度假村的酒店、美食与娱乐服务,是中新携手创新“演出+度假”跨场景消费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
“我们拥有的景点、酒店及配套设施是丰富游客体验的‘画布’,精彩的内容则是让这幅画布持续焕发生机的‘笔触’。”圣淘沙名胜世界代理副总裁林昇耀表示,中国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和入境旅游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他认为:“当地机构与中国音乐节品牌的此次合作是一次文旅推广的成功示范。这将吸引更多人关注我们彼此的文旅资源,并且这种积极影响将是持续而深远的。”
中国主办方代表陈雨侬对此深表认同。她表示,当下国内外都致力于拉动消费市场,这对大型演艺业务来说是重要契机。“大型音乐节的举办是体现更优营商环境的标志。”据她透露,中国原创音乐节品牌从天津滨海新区东疆到福建厦门海沧等国内多个地区发展到走向国际舞台,均获得了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这对音乐节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相较于传统演唱会业态,音乐节的内容平台属性更强,更像一个“流动的游乐场”,涵盖演出、展览、餐饮、游乐、消费品等多元内容,能够广泛联动国内外产业链资源。这为中国青年演艺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范式参考,其意义不仅限于单场演出,更是对外展示中国青年文化市场活力与演艺组织创新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音乐节
从舶来品到文化出海品牌
从2000年首届迷笛校园音乐节算起,音乐节在中国落地发展至今已有25年,如今已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化品牌并走出国门。
本届音乐节延续了“泡泡岛会客厅”的文化交流创意,邀请来自中新两国文化与旅游领域的代表展开深度对话,为两国从业者探索未来国际文化旅游合作模式提供新启发,进一步拓展了音乐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深耕华语流行音乐产业多年的奇大音乐创始人许环良,见证了华语音乐中心的转移与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2000年到2010年,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北京,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新加坡音乐从业者就是在这一时期转向中国音乐市场的。”许环良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来的音乐市场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让亚洲人有自己的话语权。”
泡泡岛音乐节出品方、创娱无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翀硕将打造青年文化影响力的路径总结为“向内挖掘,向外生长”。他表示,向内是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拥有无限创作可能;向外是随着中国国力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从业者应有勇气走向新市场探索。这一理念契合当前中国文化出海的趋势与需求。
近年来,中国潮玩、动画电影和游戏等文化产品持续走向海外,成为跨国交流与文化互鉴的重要纽带。中国音乐节品牌落地新加坡,以潮流文化体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当代中国的创新活力,成为中新建交35周年文旅合作的生动见证。这类创新文化交流模式,既为两国青年搭建起理解与友谊的桥梁,也为中国文化出海探索出新路径,持续为中外人文交流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