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萨尔茨堡音乐节:98%上座率只是开始

发布时间:2025-09-20 13:33:40  浏览量:2

编译 | 谷宇飞

近日,2025年萨尔茨堡音乐节正式落幕。本届音乐节历时45天,于16个场馆呈现174场演出,在继续保持超高艺术水准的同时,显著加大对青年艺术教育与人才扶植的投入,最终以98.4%的超高上座率收官。

来自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25.66万名观众齐聚萨尔茨堡,共同参与这场世界级的艺术盛会,再次彰显其在歌剧、音乐与戏剧领域的标杆地位与全球影响力。

多元形式拓展艺术版图

歌剧《玛利亚·斯图亚特》 © SF/Marco Borrelli

本届萨尔茨堡音乐节延续了其艺术策划一贯的高品质与创新性。7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开幕庆典,于萨尔茨堡全城29个场地推出79项活动,涵盖音乐、戏剧、朗读、展览、舞蹈与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发放超过1.13万张免费门票,使萨尔茨堡市民与游客沉浸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

音乐节歌剧板块包括6部舞台歌剧、3部半舞台歌剧及3部音乐会版歌剧,共43场演出,涵盖不同风格与时代的重要作品。音乐会板块共呈现了90场演出,其中13场隶属于以“命运”(Fatum)为主题的“灵性序曲”系列,通过音乐探讨人生无常的深刻命题。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与布列兹诞辰100周年,音乐节策划两大专题音乐会系列,邀请顶尖乐团与艺术家演绎两位巨匠的代表作,让经典之声在当代焕发生机。

清唱剧《梅杜莎之筏》© SF/Marco Borrelli

戏剧单元同样展现出经典与创新并重的策展思路。罗伯特·卡森执导的经典剧目《每个人》(Jedermann)再度上演,8月24日更迎来该剧在萨尔茨堡的第800场演出,成为艺术传承的重要里程碑。此外,1部世界首演剧目、1部新制作剧目,以及奥德翁-欧洲剧院、露辛达·蔡尔德舞蹈团的特邀演出与3场朗读会,进一步丰富了戏剧板块的多样性。

音乐节在拓展艺术受众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通过电视转播、流媒体制作与电台录音,借助欧洲广播联盟(EBU)的全球网络,音乐节将视听内容传播至数百万受众。萨尔茨堡音乐节之友协会策划了83场艺术家对话及配套活动,深入解读节目内容,搭建起艺术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已连续举办24届的“西门子节日之夜”继续推行公共放映。今年依托日光适配LED屏与先进音响系统,免费播出48场音乐节经典与现代演出,吸引约3.2万名观众,使艺术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西门子节日之夜” © SF/Marco Borrelli

展览与学术研讨亦成为艺术与历史对话的窗口。节日剧院卡尔·伯姆厅展出玛丽昂・卡尔特摄影作品,以致敬布列兹诞辰百年;门厅陈列格奥尔格・巴塞利茨为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创作的原版木偶、草图及雕塑《和平之作(2004)》。三场系列学术研讨会聚焦1945年、1955年和1995年等关键历史节点,探讨音乐节在不同时期的公共角色与身份建构,为其文化价值提供学术注脚。

索科洛夫(左三)获颁镶红宝石金质节日徽章

荣誉表彰环节,组委会向钢琴家格里高利·索科洛夫颁发镶红宝石金质节日徽章,以庆贺其75岁生日,并表彰他自2001年以来在音乐节中的卓越贡献;小提琴家马库斯・托马西(Markus Tomasi)也因42年来担任萨尔茨堡莫扎特乐团首席、参与众多演出,被授予金质节日胸针。

青年培育成核心亮点

儿童歌剧《火枪手!》 © SF/Marco Borrelli

青年项目“年轻人及所有人”(jung & jede*r)是本届音乐节的重点板块,致力于为儿童与青少年提供艺术参与平台,树立行业典范。今年4月起,整个萨尔茨堡州即化身为“露天舞台”,音乐节启动“从阿布特瑙到采尔湖”巡回演出,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推出两部移动巡演作品,走进校园与文化中心。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内观看演出,还可参与互动工作坊,与艺术家及教育者共同开发创意项目。

儿童音乐剧《群山低语》 © SF/Marco Borrelli

4月至8月四个月的时间里,“年轻人及所有人”共呈现58场演出,涵盖多个成熟项目形式,包括歌剧夏令营、萨尔茨堡音乐节与剧院儿童合唱团、青年优惠票与教育项目,以及针对青年专业人才的“青年歌唱家项目”和“卡拉扬青年指挥家奖”等。借助这些举措,萨尔茨堡音乐节为艺术交流与社会互动开辟了新空间,并助力青少年成长为未来数十年的文化塑造者。

歌剧夏令营结业表演 © SF/Marco Borrelli

音乐节期间,该板块还在萨尔茨堡剧院推出1部世界首演与2部新制作剧目,为青年艺术人才提供创作与展示平台;音乐节导师计划则通过专业指导助力青年艺术家成长。票务方面,组委会为27岁及以下观众提供三大艺术门类演出的折扣票,共计售出6000张,以低门槛让更多年轻人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

“青年歌唱家项目”(YSP)今年迎来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4名青年歌唱家。项目不仅开设公开大师课,更注重舞台实践——青年歌唱家们参与塞巴斯蒂安・施瓦布儿童歌剧《火枪手!》的首演,并于莫扎特之家举办结业音乐会。自2008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为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6名青年歌唱家提供支持,成为国际声乐领域的重要人才孵化器。

“青年歌唱家项目”结业音乐会 © SF/Marco Borrelli

本届音乐节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将《每个人》《人类的最后日子》及莫扎特日场彩排门票作为公益票出售,共筹得9万欧元善款。其中5万欧元捐赠“无国界医生”组织,用于危机地区的医疗援助;3万欧元支持维也纳“Hemayat”协会,为战争幸存者提供心理治疗;其余1万欧元捐助萨尔茨堡明爱会,用于贫困群体的医疗物资采购。

文化IP稳步进阶

从外部观察,2023年至2025年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在坚守艺术品质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创新,其发展路径呈现出明确的连贯性与方向性。

首先,观众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稳步攀升。2023年,音乐节上座率创下98.5%的历史纪录,2025年微幅调整至98.4%,依旧保持强大号召力;观众规模从2023年的79个国家和地区24万余人,增至2025年的88个国家和地区25.66万人,其中非欧洲国家和地区从40个增加到49个,全球化辐射力显著提升。财务表现同样稳健:2023年预算6750万欧元,2025年总收入达3114万欧元,较2024年增收约70万欧元,且非票房收入占比保持稳定,多元化营收结构降低单一依赖风险。

其次,主题策划深度聚焦社会与人文议题。2023年,音乐节以里盖蒂诞辰100周年、莱因哈特诞辰150周年为核心,实现“音乐纪念与历史回溯”;2024年以“天堂与地狱之间”反思人性与现实;2025年围绕“命运”与大师纪念,挖掘艺术的思想价值。经典IP被不断活化,如《每个人》2025年迎来第800场演出,莫扎特歌剧通过当代改编焕新活力。同时,音乐节持续拓展冷门作品与现代艺术形式,如2024年挖掘魏因伯格《白痴》等俄语歌剧,并新增默片配乐;2025年形成“歌剧、音乐会、戏剧、展览、学术研讨”五大板块,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

魏因伯格歌剧《白痴》 © SF/Marco Borrelli

再次,音乐节构建了“受众—人才”双向成长的良性生态。在人才端,通过“青年歌唱家项目”“卡拉扬青年指挥家奖”及多平台展演机会,系统孵化顶尖音乐人才;在受众端,则借力“年轻人及所有人”巡回演出、教育工坊、青年折扣票及“西门子节日之夜”公共放映,大幅降低艺术参与门槛,培育新一代观众。这一双轨并行的战略不仅扩大了当下受众规模,更通过人才培养保障了艺术高质量传承,为音乐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萨尔茨堡音乐节由此构建出一个集创作、教育、传播与关怀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系统。其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和上座率,更在于它对艺术未来生态的塑造力。这场百年盛事以其独特的模式证明,唯有坚守艺术内核、拥抱创新变革、践行社会责任,世界级文化IP才能持续焕发生机,真正引领全球高雅艺术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