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说一说审美加强原则

发布时间:2025-09-21 14:37:20  浏览量:1

人的审美能力是逐渐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符合了审美加强原则。

所谓的审美加强原则,就是几种快乐的条件联合起来所产生的总的满意感,大于任何一种孤立条件下所产生的满足,或者是大于把各个条件分别产生的快乐加起来的总和。人们刚出生的时候,没有意识和思想,没有任何审美感受。在成长的一定环境下,人的审美能力是逐渐培养的,也是逐渐加强的。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始终都抱有极大的热情,认为吃美食能够获得美感。倘若他们吃了一顿美食,觉得很好,就要吃第二次,还要扩展开来,吃其他的美食。通过美食刺激味觉,人会产生美好的感受,进而延伸到其他的美食,也就有了审美加强的力量。倘若在吃美食的过程中,人能听着轻柔的音乐,那么获得的感受就不仅仅是吃美食的感受,还有听觉的享受。倘若一个人吃着美食,听着喜欢的音乐,那么他获得的美感是多层次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加强,或者说对于美的感受力得到了强化。倘若吃完美食之后他再去唱卡拉ok,再去洗澡按摩,和异性共度春宵,那么他获得的审美感受力就更是多层次的,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强化。以后他再吃美食,就要听喜欢的音乐,吃完之后就要唱卡拉ok,去洗澡按摩,去和异性交往。甚至他一想到吃美食,就会想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想到一条龙式的服务,感觉很美,甚至认为花点钱也值得。

有人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觉得并非只是在看电影,还有其他的消费。可以买了爆米花和可乐,一边吃,一边喝,一边看电影。还可以领了异性朋友一块看电影,一起吃喝,算是获得多种审美感受。而这种审美感受得到加强之后,他们再次看电影,就一定要买爆米花和可乐。倘若他们在电影院中没看清电影演的什么内容,注意力没在电影上,只是在异性身上,那么他们就把电影院当成了交往的场所,当然也能获得审美感受,也会获得这种感受的强化,却不是被电影强化的,电影只是当了一种背景,一种陪衬,就像公园里的草或树一样,没有多大的意义,但缺少了又不行。倘若只是一个人在家里看电影,哪怕弄的屏幕很大,他也觉得不是特别有意思,只能获得电影方面的审美感受,而爆米花和可乐以及异性朋友带给他的审美感受却统统不见了。审美强化一般是多层次的,是丰富的,胜过单一的。有人自己去旅游,能够获得独特的感悟,但不如和家人一块旅游获得的感受强烈。因为他说话有人回应,他可以和家人交流,在交流中强化了亲情,也可以互相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换位思考,当然获得的审美是多层次的,而不是自己感受的单一性审美。

有人喜欢读书,不仅要读古代诗,而且要读现当代诗,感受诗歌的内容、情感和韵律。倘若他只是从诗歌内容角度来理解,就往往感受单一,而不具备多层次审美,也不会得到审美强化。而他从多个角度来读一首诗,甚至背诵一首诗,就会体悟深刻,起码知道诗人在写什么,表达什么情感,韵律是什么,当然还要去研究诗人在什么状态下写了这样的诗歌,研究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倘若他能够自己尝试写诗,写多了以后就会用诗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带有强烈的移情效应,当然也就加强了多层次的审美。欣赏交响乐也是如此,倘若只是欣赏旋律,却忽略了和声,忽略了节拍,忽略了自己的情感,那么交响乐就是死的,并不是活的。欣赏交响乐,要从多个角度来欣赏,当然刚开始听的时候只是听旋律,听多了就会从和声角度欣赏,从节奏角度欣赏,从自己的联想角度来欣赏。往往以一场交响乐带给人的体验是丰富的,主要还是演奏者在不同的声部演奏,实现了音乐的丰富性,带给人的想象和联想更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每个人产生的想象和联想都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考虑,甚至完全不用考虑放松自己,全身心接受交响乐,那么产生的想象和联想就是丰富的。不断欣赏交响乐,就会强化对于交响乐的审美,甚至要尝试演奏交响乐中的旋律。

欣赏戏剧也是如此,看了很多戏剧,就会对人物形象有一定的理解,对剧情发展以及戏剧本身凸显的情感和批判力度也有一定的认识。倘若欣赏的观众自己进入戏剧中,当成一个演员来表演,那么对于戏剧的感悟将会更加深刻。人们欣赏戏剧,会从多个角度来欣赏,远远大于只从内容角度欣赏获得的美感。倘若把戏剧所有元素都加起来,对观众产生的一种审美冲击力也是有限的,并不能代表观众感受到的审美冲击力。往往观众感受到了审美冲击力比所有戏剧元素加起来的冲击力要大得多,因为观众是有意识、有思想的人,会自己思考,会自己联想,往往会想到很多的人和事,而且不受任何人控制,甚至不受自己控制,产生了自由的联想和想象,而正是这种联想和想象,具备强大的审美能力。就像交响乐带给人多层次的审美一样,并不是所有交响乐的音乐加起来产生的审美冲击力那么简单。人长期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就会对美好的环境习以为常。也就是说,倘若某一种审美冲击力持续对人形成刺激,就会让人习以为常,甚至让人产生了审美厌倦,也叫做审美疲劳。平原的人跑到山区,看到高山非常雄伟,就要去爬山,叫做征服高山,体现人生的意义。而在山区生活的农民,却从来没心思爬荒山野岭,认为那是没意义的举动,费力不讨好。山区的农民早已经习惯了山的形象,产生了审美疲劳,而平原的人没见过山,第一次见到山,就感觉到山是很美的,受到了山的审美冲击力,就要去爬山。倘若平原的人生活在山区,生活半辈子,也就对山产生了审美疲劳。而跑到海边去旅游,看到大海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要到海里去游泳。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就是人们到陌生的地方去转一转,同时还要消费,其实就是人们换着地方旅游,把别人家门前的风景当成最美的风景。

人的审美能力是逐渐加强的,多层次刺激产生了丰富的体验,但长期生活在某个地区,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受到其他美好事物的长期刺激,就有可能产生审美疲劳,而对于没有见过的美好的事物,却充满了审美情趣。审美加强原则是审美的重要原则,但这样的强化不能实现长期刺激,不然就会产生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