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回顾光影年华,“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3 17:22:45 浏览量:1
电影音乐会现场
9月22日下午17:30,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影音乐之旅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拉开帷幕。
值此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与法国电影诞生130周年之际,“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隆重推出“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以音乐为纽带,以影像为载体,致敬中法两国电影艺术的辉煌成就,开启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电影音乐会通过经典影片与珍贵历史影像的再现,融合现场音乐的演奏,穿插中法电影人的深情分享与互动环节,在光影与旋律的交织中,带领观众重温经典,唤起中法电影交流的珍贵记忆,共同谱写中法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
中法领导出席音乐会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中央党校副校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李文堂,中宣部文艺局局长陈名杰,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法国前总理、法国政府中国事务特别代表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副主席苏菲·洛特科夫(Sophie Rotkopf),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兼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主任艾文鸿(Florent AYDALOT),法国驻华大使馆总领事华继永(Guillaume ROY),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法国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出席本次电影音乐会,共襄盛举。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
慎海雄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光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百余年来,中法两国在影像艺术的长河中相互映照、并肩前行,结下了深厚而真挚的友谊。本次电影音乐会既是为纪念法国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120周年的文化盛事,更是中法两国影人以光影为桥、以音乐为媒,深化情感联结与艺术交流的重要时刻。2025北京文化论坛特别策划“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推动中法两国包括电影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为增进两国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衷心祝愿中法两国文化界友谊长存,艺术长青。
法国前总理、法国政府中国事务特别代表让-皮埃尔·拉法兰
让-皮埃尔·拉法兰在致辞中表示,电影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跨越国界的情感语言和文明对话的载体。回顾中法两国在电影修复、合拍、影人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包括《狼图腾》《山河故人》《熊猫月亮》等影片以及刘烨、赵涛等艺术家的突出贡献,彰显出中国电影扎根文化、宏大叙事的雄心。电影能超越语言的局限,直抵人心,期待未来两国继续以电影为桥,推动更多对话、互鉴与共同创造。
朱丽叶·比诺什(右)与刘敏涛(左)
影音交映,影传音情。本次出席活动的法国电影工作者在现场带来了很多极少公开的珍贵影像。第一段珍贵影像由法国著名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与中国著名女演员刘敏涛联袂推荐。该影像由奥古斯特·弗朗索瓦先生拍摄,他曾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中国任职。在1896年至1904年间,弗朗索瓦先生在北京、云南、广西等地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和影像片段,这些画面被认为是最早一批在中国拍摄的活动影像资料。
卡门·卓别林(右一)与乌玛·卓别林(右二)
第二段珍贵影像由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的孙女卡门·卓别林和她的女儿乌玛·卓别林共同为大家呈现。该段影像是卓别林的哥哥西德尼·卓别林于1937年在北京拍摄的一组珍贵画面。电影音乐会特别选用了电影《摩登时代》的插曲《我在找我的小甜心》(Je cherche après Titine)的旋律来为该影像配乐。
路易莎·普鲁登蒂诺女士(右一)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副主席路易莎·普鲁登蒂诺女士专程为本次活动带来了三部珍贵的馆藏作品,这些作品均选自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的馆藏,包括《定军山》、《劳工之爱情》和《西厢记》的片段。这三部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劳工之爱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而《西厢记》则是首部在法国进行商业放映并引发媒体和观众关注的中国剧情长片。
谭孝曾(左三)
谭正岩演唱《定军山》唱段
1905年,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定军山》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序幕。谭鑫培先生的后人、谭派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先生也亲临电影音乐会现场,向观众讲述了谭门七代中五代人为中国电影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参与不同时期电影拍摄工作的故事。谭正岩更是现场演唱《定军山》唱段,向在场观众传递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
刘烨与妻子安娜伊思·马田
1957年,中法电影人联合摄制了一部名为《风筝》的电影,播撒下了友谊的种子。中国演员刘烨及其妻子安娜伊思·马田向观众推荐了这部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的电影,它不仅是新中国首部中外合拍的故事片,也是首部彩色儿童片。跟随那只美丽的风筝,观众在曼妙的音乐中重温了那一段奇妙的旅程。
让-雅克·阿诺(左二)、窦骁(左一)与冯绍峰(右一)
《狼图腾》经典曲目演奏现场
时间来到2015年,电影《狼图腾》成为了中法合拍片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导演让-雅克·阿诺、主演窦骁与冯绍峰时隔十年再度重聚。在现场,三位主创分享了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观众们在经典旋律的伴随下,重温了《狼图腾》的难忘光影瞬间。
乌尔善(左二)与蒙柯卓兰(右二)
从《风筝》到《狼图腾》,电影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这座桥梁不仅连接着中法两国的电影人,也将银幕与观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电影的迅猛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票房数据上,更反映了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2024年春节期间,一部中国电影在法国上百家影院放映两天,引发了观影热潮,这部影片就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封神》系列电影的导演乌尔善先生与音乐总监蒙柯卓兰女士现身音乐会现场,分享了影片音乐的创作理念。他们谈到,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交响乐在旋律中的交融,不仅凝聚了东方神话的磅礴气势,还融入了全球化的音乐表达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得《封神》的配乐深受观众喜爱。
卡门·卓别林(左二)与梅玮(右二)互赠环节
在电影音乐会的尾声,一场承载历史与敬意的互赠仪式隆重举行,将中法两国电影文化与人文情谊推向高潮。查理·卓别林的孙女卡门·卓别林将一幅珍藏多年的卓别林与梅兰芳历史合影赠予梅兰芳先生曾孙、梅兰芳纪念馆研究员梅玮先生。梅玮则回赠一套书籍《梅兰芳菲》,其中汇集了梅兰芳1919至1935年间赴日、美、苏巡演的海外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一难忘时刻,正象征着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友谊跨越时空,世代相传。
张旭霞(右三)与索菲·罗特科夫(左三)互赠环节
随后,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旭霞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副主席索菲·罗特科夫(Sophie Rotkopf)再度互赠。罗特科夫女士赠出一帧出自卢米埃尔公司1899年拍摄的珍贵电影画格——该片段为世界最早记录的登山与冰川运动影像之一,见证电影诞生初期的探索精神。张旭霞副馆长代表中国电影资料馆,回赠以中国现存最早故事片《劳工之爱情》团圆结局剧照,寓意中法电影文化圆满合作、历久弥新。
互赠环节合照
电影音乐会大合照
本场电影音乐会作为“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的开幕盛典,真正拉开了为期三天的中法电影艺术交流盛宴的序幕。其后,多位法国影人将深入北京多家文化机构,与中国电影人、学者、青年学生展开多维度对话。
9月23日,朱丽叶·比诺什将携作品《亦吾亦舞》分别走进北京大学和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师生、影迷开展映后交流,探讨肢体叙事与电影语言的融合;卡门·卓别林也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带来纪录片《卓别林:流浪之心》的放映及主创对谈,揭秘卓别林家族的艺术传承与人文精神。
同日,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将于北京电影学院与导演乌尔善展开导演讲座,分享合拍经验与跨国制作心得;杰罗姆·赛杜-百代基金会主席佩内洛普·里布-赛杜也将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电影遗产保护专题讲座。
9月2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将举办“从新浪潮到新表达:中法电影的时代回应”主题沙龙。两场圆桌讨论汇聚中法电影学者、创作者与产业代表,围绕电影史、合拍路径、新技术变革及青年培养等议题展开思维碰撞,共同探寻中法电影的未来方向。
“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以电影为轴,跨越学术、产业与文化领域,推动中法影像艺术从历史回顾迈向共同创作,为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持续而深刻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