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乐通天下直播预告】9月27日《天华新韵 光明启航》江阴市刘天华民族乐团首演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5-09-24 20:58:28  浏览量:1

9月27日19:30

《天华新韵 光明启航》

江阴市刘天华民族乐团首演音乐会

江阴市刘天华民族乐团首演音乐会

为弘扬刘天华二胡艺术,继承发扬其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江阴“民乐之乡”影响力,持续推动“民乐文化”品牌建设,江阴于年初成立了刘天华民族乐团。9月27日 19:30,江阴音乐厅将迎来“天华新韵 光明启航”—— 江阴市刘天华民族乐团首演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不仅绽放着艺术华彩,更承载着深沉的文化使命:既是对民族音乐传统的深情回望,也是面向未来的崭新启航。

乐团介绍

江阴市刘天华民族乐团是一支文化类民办非企业艺术团体,成立于2025年,现有成员58人。名誉团长为中国著名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先生,艺术总监为著名作曲家顾冠仁先生。

乐团所在的江苏省江阴市,是江南丝竹的重要发源、传播及流行地区之一。作为全国闻名的民乐之乡,江阴历来名人辈出、丝竹盛行。

江阴市刘天华民族乐团以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为宗旨,以刘天华先生“改进国乐、融汇中西、立足民族、面向未来”的艺术理念为根本遵循,联合文化、教育机构、社会新文艺群体及广大音乐爱好者,构建起集演出、教学、研究、传播于一体的民族音乐发展平台。乐团致力于挖掘、整理和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精髓,同时积极探索民族音乐的现代表达与创新路径,让当代观众感受民族音乐的深邃情感与时代生命力。

立足民乐之乡,传承国乐薪火。刘天华民族乐团将秉持着刘天华先生的音乐精神,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奏响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华彩乐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江阴力量。

名誉团长 刘育熙

中国著名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出身刘氏三杰艺术之家(伯父刘半农、刘天华,父亲刘北茂),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小提琴家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马思聪、别里捷、林克昌、热拉尔·布莱等名师,获中央单位小提琴赛第一名和首次全国大赛奖。

在中央音乐学院从教60余年来,荣获杰出贡献奖和多项国家奖。创作手稿和演奏光碟被神舟十号飞船搭载遨游太空。众多学生活跃在国内及欧美主流乐坛,教学之余,致力于中国小提琴艺术探索和高雅艺术的普及,在国内举行独奏音乐会五百余场,对培养音乐人才和提升全民音乐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艺术总监 顾冠仁

著名作曲家,上海民族乐团终身艺术顾问,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无锡民族乐团艺术顾问,历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江阴民乐文化建设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花木兰》(获2013年第二届华乐论坛民族管弦乐[协奏曲]经典作品奖)、《王昭君》《飞天—礼赞古代浪漫与现代神话》《青春》《江南情景三章》;合奏《东海渔歌》(与马圣龙合作)、《春天》组曲、《星岛掠影》组曲、《将军令》《大地回春》《路》;乐队协奏曲《八音和鸣》,音诗《岁寒三友—松、竹、梅》(获2012年首届华乐论坛民族管弦乐经典作品奖),音诗《忆江南》,序曲《蓝色畅想》;合奏《火树银花》《起航》《在那遥远的地方—西部民歌主题组曲1》《可爱的玫瑰花—西部民歌主题组曲2》;二胡协奏曲《望月》,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古筝与弦乐队《山水》,三弦协奏曲《草原》,曲笛、古筝双协奏曲《牡丹亭》,琵琶、三弦双协奏曲《双档—说书人》;弹拨乐合奏《三六》《驼铃响叮当》《喜悦》;江南丝竹《春晖曲》《绿野》《瀛洲新韵》《清清洋山河》;小合奏《京调》《苏堤漫步》;重奏《激流》《江南风韵》;音乐朗诵《琵琶行》《兵车行》等。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顾冠仁弹拨乐合奏曲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顾冠仁弹拨乐作品集》《顾冠仁民族管弦乐作品集(合奏曲卷)》《顾冠仁民族管弦乐作品(协奏曲卷)》《顾冠仁古筝重奏、合奏曲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顾冠仁民族器乐重奏及小型合奏曲集》《顾冠仁新江南絲竹曲集》。先后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努力发展民族乐队交响性功能及交响性创作手法》《谈大型民族乐队的音响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素材在创作中的运用》等论文。

常任指挥 郭盼

无锡民族乐团助理指挥。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先后师从戴路青、王永吉、阎惠昌教授,乐队指挥师从林大叶教授。第四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季军,获最佳中国香港作品演绎奖,成为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青年女指挥家。

曾任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茉莉花交响乐团客席指挥;上海音乐学院心元民族室内乐团指挥,于2021年6月5日在上海歌剧院参演“生声不息•一乐百年”民族室内乐情景音乐会。曾加入SLCL上海国际合唱联盟,参加“尼尔森勋爵”大型交响合唱套曲的排练及演出。曾任上海海洋大学民乐团指挥,获上海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曾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管乐团指挥,获上海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曾参与全国艺术院校第九届民乐作品(五重奏)创作比赛决赛音乐会的排练演出。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民乐团指挥,在浦东新区的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活动专场比赛中,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

曾与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澳门中乐团、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珠海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河北交响乐团等国内优秀乐团合作,并受到一致好评。

曾参加上海国际指挥大师班、杭州爱乐乐团未来指挥家系列音乐会以及台湾国乐团国乐指挥研习营、香港中乐团国际中乐指挥大师班等,接受panula、杨洋、吕嘉等国内外著名指挥家指导。

特邀演出嘉宾

特邀指挥 孙鹏

当代青年指挥家、全球首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冠军、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得主。无锡民族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香港中乐团客席常任指挥、沈阳音乐学院人才引进指挥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荣获首届全球国际中乐指挥大赛冠军、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得主(2011)。曾任澳门中乐团首任常任指挥(2016-2019),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首任艺术总监、首席指挥(2014-2015),香港中乐团首任特邀助理指挥(2011-2012)。

自幼学习音乐,先后师承演奏家孙友教授,文佳良教授。指挥启蒙于洪侠教授,后受教于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终身指挥、教育家阎惠昌教授,攻读中乐指挥研究生,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2019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考入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就读于交响乐及歌剧指挥系,师从Stanislav Dyachenko教授,以全优成绩毕业。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中西乐指挥专业学习文凭及经历的指挥家,与国内外诸多职业中乐团及交响乐团有着良好的合作,执棒大型专场音乐会数百场,首演作品超过百余首,执棒过众多演奏家、演唱家及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及作品音乐会,是一位有着丰富理论及实践能力的青年指挥家。

乐评人评价“孙鹏的指挥风格大气潇洒,情感圆润细腻。同时又善于思考,能够很好地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既包含着对音乐纯爱之情的活力与激情;又洋溢着饱满的个人风格即丰富内涵,堪称超出期待的拥有魅力的青年指挥家。”

特邀琵琶独奏 吴玉霞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级演奏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会长。第10、11、12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研究学者。

发表专著《我的琵琶行》《吴玉霞琵琶教学曲集》等;文论《我的舞台—演奏者的触点与立点》《刘德海琵琶艺术探源与思考》《从“妙音天舞”看琵琶艺术的跨界式创新》等;专辑《千秋颂》《玉鸣东方》《珠落玉盘》等;创作《律动》《风戏柳》等;首演《春秋》《古道随想》《妙音天舞》《茶歌》等。80年代至今,曾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数百场,有评论:“她的演奏细腻而不做作,激情而不狂放,深切的领会,细腻的表达,情感的充沛,个性的鲜明,为琵琶演奏艺术树立了新的品貌。”

作为当今活跃于艺术舞台和讲坛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吴玉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器乐演奏从技术储备到舞台呈现的基本规律和实践逻辑,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推动新时代民乐艺术事业发展繁荣,需要从乐者与乐曲、继承与创新、交流与交融、塔基与塔尖等多维度深入研究”的艺术主张。

特邀二胡独奏 邓建栋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原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无锡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民族弓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

曾获首届北京全国二胡邀请赛一等奖, 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 2012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一中国十大青年二胡演奏家”, 2017年获第六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演奏家”称号。他是首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行独奏音乐会的中国演奏家。多次担任“金钟奖”“文华奖”“CCTV 民族器乐大赛”等全国二胡比赛评委。他创作的《姑苏春晓》《吴歌》《草原风韵》(合作)《心弦》(合作)等获国内重要奖项; 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演出, 首演了《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第三二胡狂想曲》《乔家大院组曲》《丝路随想》《我的祖国》《阿炳叙事曲》《乱弹琴声》(二胡版)《第二二胡协奏曲—太湖风情》《爱的无言歌》等经典作品。录制出版有《姑苏春晓》《第三二胡狂想曲》《二泉映月》《如来梦套曲》《阿炳叙事曲》《邓建栋二胡演奏经典作品集》等演奏专辑, 以及书籍《邓建栋二胡演奏艺术文集》《邓建栋二胡演奏曲集》《二胡视奏曲集》等。

他是活跃在国际国内音乐舞台上, 被专家誉为“融传统与现代、学院与民间为一体的杰出二胡演奏家”。

特邀琵琶演奏 杨元旦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琵琶学会理事,江苏省音协琵琶学会顾问,上海·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常务理事。

出身评弹世家,12岁习琴,40多年来,深耕锡剧音乐伴奏,在锡剧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评弹、独奏曲中的许多演奏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和推崇。

2014年10月5日,在江阴大剧院成功举办琵琶独奏音乐会,他所改编的琵琶独奏曲《评弹印象》,融入了评弹《沈薛调》热烈、欢快和《蒋调》的优美、沉稳,产生了一种对比的美,其作品收入《中国华乐大典·琵琶卷》,并列入音乐学院、艺术院校专业教材。

多次受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民乐团等国家级专业院团邀请赴京演出,并传授江南音乐风格演奏技法。

特邀声乐演唱 薛迅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体艺研训室主任,无锡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无锡市音乐家协会声乐分会副会长,江阴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全国群星奖、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多次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江苏省歌手大赛金奖、江苏省优秀歌手邀请赛一等奖、无锡市青歌赛金奖等。曾担任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陈苏威独唱音乐会演唱嘉宾。

2021年6月在江阴大剧院成功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建党100周年个人独唱音乐会。多年来为无锡、张家港、苏州、泰州等地演绎过近百首原创声乐作品。

特邀锡剧演唱 朱家怡

江阴市锡剧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师承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李桂英。在锡剧《玉蜻蜓》中饰申大娘及志贞,《珍珠塔》中饰演陈翠娥,《八珍汤》中饰演孙淑林。参演小锡剧《冰封的传奇》获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节目奖,参演小话剧《那年橘花开》获江苏省第十四届“五星工程奖”金奖,参演女声表演唱《渔歌唱来板艄忙》荣获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五星工程奖”、第七届无锡市“群芳奖”金奖,参演小锡剧《捐不捐》获第六届无锡市“群芳奖”金奖,参演表演唱《露天戏》获第七届无锡市“群芳奖”银奖。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栏目组拍摄并以一折《烂柯山·痴梦》成功晋级,参加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中国戏曲红梅奖”获锡剧青衣花旦组“红梅金花”第一名,参加2023年第四届“无锡戏剧奖”获银奖,参演2022年太湖文化艺术季《梅韵芬芳•李桂英师生锡剧演唱会》,2024年举办个人专场演出。获评2023年度江阴市“青年岗位能手”。

特邀锡剧演唱 姜佳晨

江阴市锡剧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主工小生。

在锡剧《珍珠塔》中饰演方卿,《五女拜寿》中饰演邹世龙,《彩球缘》中饰演冯士元,《八珍汤》中饰演周子卿。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获金奖。参演小锡剧《冰封的传奇》获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节目奖,参演男声小合唱《哪里都有你》获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五星工程奖”,参演小品《恋爱,你准备好了吗?》获第五届无锡市“群芳奖”金奖,参演舞蹈《红旗飘到江对岸》获第六届无锡市“群芳奖”金奖,《珍珠塔·跌雪》参加2023年第四届“无锡戏剧奖”获铜奖,2024年举办个人专场演出。

曲 目 介 绍

一、民族管弦乐《龙腾虎跃》

作曲:李民雄

《龙腾虎跃》是李民雄为打击乐与乐队所创作一首乐曲,作者以独特的构思,巧妙地选用鼓乐合奏的新形式,谱写了鼓群表演的长大段落其中领奏与合奏相间,以及各种不同鼓的音色和节奏的多样组合,经过富有激情的演奏,渲染了气势壮阔的群众欢腾场面。乐曲的最后部分主题旋律与鼓声交相奏鸣,震撼人心,表现了人民龙腾虎跃,奋勇前进的风貌。

二、民族管弦乐《挑山》(《太阳颂》第二乐章)

作曲:王丹红

民族管弦乐组曲《太阳颂》是一首出色的现代民族管弦乐组曲,作曲为现代青年女作曲家王丹红博士。基于巴渝地区民间素材发展而成,本曲通过:踏江、挑山、思念、太阳颂四个乐章展示了一幅巴山蜀水的风情画,作品展示了浓郁的巴渝风韵与文化气质,具有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磅礴的气势,体现了劳动人民广阔的精神生活与坚韧的生命力量。此次展现给大家的是第二乐章:挑山。

三、民族交响组曲《远情》(《乔家大院》第六乐章)

作曲:赵季平

作词:易茗

女声独唱:薛迅

《乔家大院--交响组曲》是为电视剧《乔家大院》创作的一部影视音乐交响作品,也是赵季平先生影视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乔家大院——交响组曲:“第六乐章:远情”》作为本民族交响组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旋律动听流畅,歌词感人肺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别具浓厚的山西民间音乐特色。

四、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

编配:秦鹏章、罗忠熔

独奏:吴玉霞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明清时期流传的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今乐考证》,乐谱最早可追溯至鞠士林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手抄本。

1925 年,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郑觐文(江阴人)将其改编为丝竹合奏曲,并依据唐诗意境定名《春江花月夜》。秦鹏章与罗忠熔的编配版本在传承原作抒情特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现代配器技法,使乐曲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具表现力,成为当代民乐合奏的经典范本。

五、民族管弦乐《春华秋实》

作曲:王云飞

《春华秋实》是中国当代活跃于民乐创作领域的青年作曲家王云飞的代表作之一,属于民族管弦乐体裁,具有现代新民乐特点。该作品曾多次作为大型音乐会的开场曲目及作曲家专场音乐会的主题作品,作品创作初衷是作曲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回顾,同时也是为教育事业及各行各业辛勤付出的人们谱写的赞歌,体现了对奋斗历程的致敬与对收获的礼赞。

六、民族管弦乐《欢乐舞曲》

作曲:刘北茂

编配:刘文金

《欢乐舞曲》是刘北茂先生于 1954 年创作的二胡曲,是他向新中国献礼的作品之一。刘北茂先生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二胡作品,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富有创新精神。他继承并发展了兄长刘天华改进国乐的遗志,在吸收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发展之路。《欢乐舞曲》等作品真挚地抒发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艺术明珠。

七、锡剧《红花曲·朵朵红花》《沙家浜·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作曲:程茹辛、徐澄宇

编配:王爱康

编配:王爱康

演唱:朱家怡、姜佳晨

《红花曲·朵朵红花》是锡剧现代戏中的经典曲目,该选段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锡剧特色,唱段以“红花”为喻,描述了纺织女工在布面防疵时插红花的情景,强调了思想防疵的重要性,倡导工人阶级团结一心,共同为共产主义光明前程努力奋斗,体现了工人的生产热情与奉献精神。歌词“一花独放难成景,万紫千红满园春”等,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深意。

《沙家浜·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是锡剧中的经典选段,改编自现代京剧《沙家浜》。这一选段通过激昂的唱腔和深刻的歌词,展现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山河的决心和勇气。

八、二胡独奏《月夜》

作曲:刘天华

编配:顾冠仁

独奏:邓建栋

《月夜》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经典作品,初创于1918年,定稿于 1924 年。该曲的创作灵感源于刘天华在夏日月下纳凉时的触景生情,同时也融入了他1924 年到达北京就职之际对事业的美好向往。乐曲极富诗情画意,以柔美、恬静的旋律描绘了夏夜月色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曲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与期待,是刘天华众多二胡作品中演奏手法较为内涵式的一首,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我爱你中国》

改编:邓建栋

编配:王爱康

独奏:邓建栋

《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本身就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而通过二胡的演奏,这种情感得到了更加细腻和深刻的表达。二胡的音色柔和且富有表现力,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歌曲中的爱国情怀。

九、新江南丝竹《瀛洲新韵》

作曲:顾冠仁

演奏:杨元旦

中国琵琶五大流派之一的崇明派以编创手法简练、风格清新的小曲“瀛洲古调”而著称。此曲吸取了“瀛洲古调”部分特征音调,继承其简练、清新的风格特点,使“古调”具有新的韵味。

十、民族管弦乐《光明行》

作曲:刘天华

编配:彭修文

《光明行》是中国近现代二胡音乐宗师刘天华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 1930 年前后,发表于1932 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社会对民族音乐存在“萎靡不振”的偏见,刘天华亲身经历失子之痛与国乐沉沦的双重打击,决心以音乐反击质疑,“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曲名“光明行”既象征对前途的向往,又以进行曲体裁展现民众昂首前行的姿态,成为其革新民族音乐的精神宣言。

乐通天下,以传播中国民族音乐为已任,致力于科技赋能国乐传播与创新,旨在打造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极具影响力的国乐平台。目前已开发运营“国乐直播&赛事体系&课程体系&寻琴记”四大产品,与国内外六十余支专业民族乐团、十余所高等音乐院校以及数百位国乐名家达成深度合作。

乐通天下服务百万级国乐从业者和学习者,以专业引领创新,努力为国乐生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目前已成为中国专业的、深受用户喜爱的国乐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