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再谱新声:国家艺术基金《山西“四大梆子”音乐创作青年人才培训》成果汇报音乐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5 11:37:03 浏览量:1
9月20日至21日,由山西大学主办、彩票公益金资助、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山西“四大梆子”音乐创作青年人才培训》成果汇报的两场音乐会在山西大学举行。山西大学副校长、秘书长郝平,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组织部部长高育松,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副厅长窦明生,山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文生,山西省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王辉,国家一级演员、一级导演张智,山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剧曲艺所所长李成丽,著名晋剧音乐家、一级作曲家刘和跃,戏剧职业学院一级作曲、指挥任新宁,长期深耕“四大梆子”音乐创作的著名音乐家吴宝明、岳永明、畅元发、孙宏旺等出席音乐会。
这是一次传统与现代交汇的艺术盛典,更是一次戏曲与时代对话的文化仪式。两场音乐会分别以“守正”与“创新”为主题,既回望传统根脉、再现梆子原声的艺术本真,又着力开拓当代表达,折射出青年创作者的锐意与思考。它不仅是一场成果汇报,更是一种文化担当与精神宣示:在“守”与“创”的交织之中,山西“四大梆子”以其独特的艺术张力,再度彰显出中华戏曲不朽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
首场音乐会立足“守正”,把传统作为根脉与底色,再现山西“四大梆子”最地道的声音与气韵,让观众在原汁原味的曲牌音乐中重温历史的厚度与艺术的本真。《北路梆子传统曲牌联奏》恢弘与细腻兼备,唢呐与丝弦交替铺展,尽显刚柔并济的魅力;《蒲乡情韵》通过黄河铁牛、蒲州古井等意象,融入蒲剧曲牌与演奏技巧,唱响晋南风情;《上党梆子传统曲牌联奏》曲牌层层递进,从庄重到热烈,展示多元场景下的艺术表达;《晋韵华章》则以三乐章串联唢呐、唱腔与丝弦曲牌,勾勒出山西戏曲音乐的恢弘画卷。整场演出让观众在铿锵、悠扬的旋律中触摸传统的根与魂,现场掌声不断,观众纷纷表示深受感动,对“四大梆子”艺术的厚重与韵味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第二场音乐会则以“创新”为主线,集中展示青年学员的原创作品,突出他们在传统基础上的探索精神与时代关怀,也呈现出新一代创作者对梆子艺术的独特理解与个人表达。上半场器乐作品中,《喜相逢》《塞北琴声》《弦诉河东》《上党情韵》《追寻》等,吸收传统曲牌元素,或豪放激越,或深情婉转,展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下半场声乐作品中,《钗头凤·红酥手》交织戏曲、民歌与通俗唱法,《白蛇传·抱娇儿把我心疼烂》融汇西洋技法与蒲剧板式,《绣红旗》《太行春谣》《绵绵古道连天上》等,将传统声腔与现代旋律融通衔接,既传递梆子筋骨之韵,又映照新时代气象。终场作品《终曲·致敬》以《雁过南》为主题,与西洋管弦融合,寓意学员们承续文脉、致敬传统,亦展翅高飞。
音乐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琴、张彩平以及“晋剧皇后”王爱爱及弟子们同台助阵。几位艺术家的倾情献演,不仅为音乐会增添了艺术亮色,也为本次成果汇报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第二场音乐会以青年学员的创新作品为主线,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魅力。演出过程中,观众反响热烈,掌声连连,对学员们大胆的创作尝试和新颖的艺术表达给予高度评价。许多观众表示,既感受到了“四大梆子”深厚的艺术底蕴,又被青年一代的创造力与时代感所打动,对他们未来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表现充满期待。
这两场音乐会的举办,不仅是对国家艺术基金《山西“四大梆子”音乐创作青年人才培训》成果的集中展示,更为山西“四大梆子”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项目的意义,不只培养了一批青年才俊,更在于为戏曲艺术的未来积蓄力量、为文化传承的长远发展播下种子。它让青年创作者在“守正”中体悟传统的厚度,在“创新”中开掘时代的广度,并以他们的责任感与创造力,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文化的复兴大业。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项人才培养工程,更是一场承前启后、启迪未来的文化实践,必将推动山西“四大梆子”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恒久而璀璨的光辉!(通讯员: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