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15年,孩子却选择休学!这场&
发布时间:2025-09-26 18:00:00 浏览量:2
最近刷到个新闻,心里堵得慌:一对父母从孩子3岁就开始"鸡娃",双语园、奥数班、钢琴课排满日程,孩子每天6点起学到11点,周末泡在培训机构,一路考进重点高中,结果刚入学就崩溃了,说"太累了,不想读了",最后只能休学。15年的付出,眼看要"开花结果",却突然停在半路,这不是个例,好多家庭都在经历类似的痛。
这对父母常说"都是为你好",可孩子不是机器啊!成年人连轴转15年都得垮,何况一个孩子?他那句"太累了",哪是矫情,分明是扛不住了的求救。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把爱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日程表,却忘了问孩子"喘不喘气"。当关心变成压力,"为你好"就成了最沉的枷锁。
我们总觉得"考高分、进名校就是赢",可新闻里的孩子,成绩再好,却没了学习的兴趣,连健康的心态都没了,这算哪门子成功?教育不是造高分机器,是要养个能感知快乐的人——会笑、会休息、知道自己想干嘛,比只会做题重要多了。
好多父母鸡娃,其实是自己焦虑:怕孩子跟不上,怕自己没尽到责,甚至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都压在孩子身上。可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不是父母的"续集"。就算按剧本考上名校,心里装的全是"为爸妈学",长大后也容易迷茫。
有人说休学就是失败,我倒觉得,孩子能喊停,是在救自己。总比硬撑到出大问题强。这时候父母别骂,该坐下来问问孩子"你想怎么样",帮他找回对生活的劲儿。
不是说不用努力,学习肯定要付出,但得有分寸。把所有赌注都压在成绩上,就像紧绷的弦,迟早会断。教育该是帮孩子慢慢长,不是催着他"跑赢所有人"。
说到底,父母拼尽全力,不是为了逼垮孩子,而是想让他过得好。可要是连孩子的快乐和健康都没了,再高的分数又有什么用?
你是正在鸡娃的父母,还是被鸡过的孩子?你觉得教育里,成绩和孩子的感受该怎么平衡?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