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嘎担任总制作人,麦家同名原著改编音乐剧《风声》在上海首演
发布时间:2025-09-27 17:24:24 浏览量:1
“心里的担子终于落下来了。”阿云嘎感慨道。
9月26日,由总制作人/作曲/音乐监督阿云嘎与主创团队历时 3 年打造的音乐剧《风声》在上海西岸大剧院首演。
过去三年,音乐剧《风声》历经3轮工作坊打磨、上万次细节推敲。在忠于麦家原著精髓的基础上,编剧团队对原著章节进行重组,以72小时为节点重新铺排故事架构,并以1941年的裘庄为舞台,演绎出“老鬼”与战友们如何在敌人严密监视的紧迫环境下分秒必争,为传递关键情报而展开的生死较量。
首演当天,麦家也在现场观演。他十分欣赏音乐叙事与舞台空间的融合创新,因为原著小说本身具备高度集中的时空设定。裘庄之内,一两栋房子,三四天的集中时间,多重身份与一个核心谜团——这种限制时空中的智力与情感博弈,恰是舞台艺术最擅长的表达场域。
麦家特别指出,音乐剧版本更加突出了女性角色的情感世界与精神主体性,“李宁玉的冷静与坚韧,顾小梦的张扬与成长,都在旋律与对话的交织中变得立体而动人。“剧目对倒叙与主题旋律的回环使用也令麦家印象深刻,细腻的舞台叙事深化了两位女性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表达,不仅没有削弱原著精神内核,反而因音乐的渲染而更具现代感与共情力。
原著文本以细腻的心理铺陈和多线叙事的交织见长,在将其改编为音乐剧时,则需要在短短两小时内凝练核心情节链条,同时高效完成对角色的塑造。
为此,编剧团队舍弃旁支线索,集中雕琢以肥原龙川“捉鬼”为核心的主线剧情,在群像戏和角色独白的交错间推进悬疑叙事。作品创新融入“剧本杀”式的回溯独白,让角色剖开内心,例如将李宁玉赴死前未言说的信仰与挣扎悉数融入《请用爱将我掩埋》唱段中,引导观众跟随角色的内心一步步贴近真相。
与此同时,剧本重点聚焦李宁玉与顾小梦的“双女主”关系——剧作为二人构建出丰富的情感空间,深入刻画乱世中女性之间的情感联结与精神成长,在从相互猜疑到彼此托付的细腻转变中,展现出女性在逆境中的智慧、隐忍与勇气,也为素来以“阳刚”见长的同类题材注入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女性视角。
双女主的关系不仅是剧情推进的关键,更承载着从个人情感到民族大义的升华。作词歌特指出,“信仰需要人性支撑,人性需要信仰的引领”,主角的成长轨迹深刻体现了这一理念——他们从最初的个人情感、求生欲望,逐渐升华为对民族存亡的担当与信仰的坚守。这种“从小爱到大爱”的精神蜕变,通过层层递进的戏剧冲突和音乐抒情得以具象化。
据编剧陈天然介绍:“歌曲的分布、形式和内容,又反过来影响剧情和节奏。”剧中重要唱段如《一九四一年的中国》《迷雾》《知己》等,通过主题旋律的回环使用,形成戏剧张力与音乐感染力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主创阵容强大,首创“沉浸式影院音乐剧”概念音乐剧《风声》融合舞台、灯光、多媒体、音响、服装与舞蹈,首创“沉浸式影院音乐剧”概念,结合动态LED巨幕与定制音响效果并通过跨时空穿梭叙事增加剧情复杂性,还原"裘庄"密闭空间的压迫感与悬疑氛围。主创团队远赴布达佩斯录制全景交响配乐,追求影院级音质,每场配备13人的现场交响乐团同步演奏,由音乐总监赵纪昀执棒指挥。
阿云嘎在剧中不仅承担“肥原龙川”一角,还担任作曲和音乐监督,所作旋律兼具强烈的戏剧张力与深厚的传统音乐根基,为整部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基于这一特质,编曲巴特尔与罗赓确立了以“厚重、严肃的古典音乐”为核心的编曲方向,最终融合多国作曲家的管弦语汇,在宗教色彩、悬疑氛围与身份隐喻中切换。
曾参与音乐剧《孟菲斯》《来自远方》《西区故事》等作品的音响设计师康国铉,凭借其深厚的专业造诣,为剧目特别设计音响系统,实现精准、细腻、层次丰富的效果,极大增强了剧情张力与情感渗透力。
舞美、灯光、多媒体设计由曾参与音乐剧《死亡笔记》《笑面人》《大彗星》等作品的舞美大师吴弼泳操刀,将前沿舞台技术与精密动态结构深度融合。舞美设计强化裘庄密闭空间的压抑感和叙事参与感,通过LED屏丝滑转换时空,打造极具艺术表现力与视觉震撼力的舞台空间,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
服装设计由曾参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咏春》等作品的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师阳东霖担纲。音乐剧《风声》的服装设计核心,并非是对民国服饰进行简单的复刻,而是以考据为基础,以表达为旨归。
基于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民国服饰的基本形制、面料质感与礼仪规范,保留旗袍、礼服、军制服、西式套装等经典款式的剪裁、廓形与细节,确保角色服装置身于一个可信的历史语境之中。
舞蹈语言同样摒弃写实与角色模拟,编舞胡博、纪世志以抽象、符号化的现代舞语汇,将心理战、信仰和时代压迫转化为可视的肢体张力。群舞在集体情绪与势力符号间快速切换,既外化角色不可见的内心波动,也勾勒出极不稳定、梦魇般的舞台氛围,使舞蹈本身成为主题叙事的一部分。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献礼之作,音乐剧《风声》生动演绎了在生死存亡的危局中,个体如何从彷徨到坚定、从自我保全到民族大义的重要抉择。
总制作人阿云嘎感慨,“现在的岁月静好,皆因有人曾负重前行。”音乐剧《风声》就是希望通过极具张力的艺术手段,让当代观众切身感受到那段动荡岁月的沉重与光辉,正如终曲《青山上》所唱:“信念如熊熊火焰,燃尽苦难,为国而战,脚踏地头顶天。”
音乐剧《风声》将在上海西岸大剧院持续上演至10月19日,愿这段关乎信仰、抉择与勇气的故事,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弦,引发跨越时空的思考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