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我感觉今后的农村孩子会越来越难,你们觉得呢?

发布时间:2025-09-27 03:31:49  浏览量:1

几个孩子,几乎都以同一种姿势蜷缩在角落,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疯狂滑动。他们的世界被压缩成六英寸的发光体,而现实中的一切——亲人、饭菜、田野、阳光——都成了模糊的背景板。

01 当手机成为“电子保姆

” 我给侄子带了他心心念念的足球,他接过去随手放在一旁,眼睛始终没离开手机屏幕。“谢谢叔”,他说这话时甚至没有抬头看我一眼。

吃饭时,孩子们机械地凭直觉夹菜扒饭。有个孩子因为网络卡顿突然摔碗大哭,那狰狞的表情让我陌生。而当奶奶试图收走手机时,他尖叫着“我不要你管”,冲出屋子。

最令人心痛的是,老人们竟然鼓励这种状态:“玩手机好啊,至少不会出去闯祸。”“在家安安全全的,我们也好跟在外打工的儿女交代。”

02 被掏空的乡村,被剥夺的童年 乡村本有它的富足——河流、田野、山坡、鸟虫鱼虾,这些都是城市孩子向往的自然课堂。但现在,这些资源被无视了。

与此同时,农村严重缺乏城市孩子习以为常的教育资源: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没有暑期社区课程,没有兴趣班。教育的差距不仅在于硬件,更在于视野和期望。

一个老师无奈告诉我:“很多孩子觉得读书没用,拿个初中毕业证就准备去打工了。家长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了,我们也很无力。”

03 缺失的陪伴,错位的补偿 这些孩子大多由祖辈照顾,父母常年在外,每年回家寥寥几次。出于愧疚,父母返乡时会带孩子去县城吃肯德基、买一大堆零食玩具,用物质弥补陪伴的缺失。

而在城市,中产家庭早已把父母角色升级为“生涯规划师

”:根据孩子特质定制成长路径,钢琴课、编程班、海外游学......农村父母却只能告诉孩子:“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

阶层差异在童年时期就已注定。农村孩子看不到学业如何改变命运,他们的视野很难超越父辈,人生路径似乎早已被设定。

04 断裂的阶梯,固化的命运 教育本是阶层流动的阶梯,但在农村,这架阶梯已经生锈断裂。

一方面,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堪忧;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让这些孩子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盲目航行。他们沉迷于短视频和游戏,因为这提供了最即时的快乐,而学习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到回报。

一个孩子直言不讳:“读书有什么用?我爸妈没读书不也活得好好的。”他看不到的是,低学历的父辈只能从事最辛苦、最不稳定的工作,而这条路径正在向他延伸。

希望的微光在哪里? 面对这样沉重的现实,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有些农村学校尝试设立阅读计划,虽然书籍陈旧,但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在其中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有公益组织推动线上教育,让农村孩子也能接触到优质课程。有返乡青年开办社区中心,尝试把孩子们从屏幕前拉回现实。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农村教育的本质问题。也许答案不在复制城市教育模式,而在重新发现乡村本身的价值——自然教育

、乡土文化、手工技艺

,这些都可能成为农村孩子独特的竞争优势。

农村孩子的未来,不该被锁在小小的手机屏幕里。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陪伴、多元的成长路径,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力和企图心。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挣脱命运的桎梏,不再重复“五彩斑斓的虚拟世界,失意落寞的现实人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