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如何跨越国界、凝聚人心?二胡演奏家马晓辉访谈录首发
发布时间:2025-09-28 21:27:11 浏览量:1
“我参加过成千上万场音乐会都没紧张过,但出版这本15万字的访谈录,内心却有点忐忑。”二胡演奏家马晓辉说。9月28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马晓辉艺术工作室联合推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资助的新书《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马晓辉访谈录》在钟书阁徐汇店首发。
马晓辉6岁与二胡结下不解之缘,13 岁来到上海求学,从此走上二胡演奏的专业之路。她在荣获奥斯卡原创音乐大奖的电影《卧虎藏龙》中担任二胡独奏,与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展开琴弦上的对话。背着一把二胡,马晓辉走遍世界,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使者。她让世界听见二胡的悠扬,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汉堡音乐厅、希腊雅典卫城、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等都曾是她的舞台。
新书首发会现场
《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马晓辉访谈录》以马晓辉多年艺术实践为样本,从工匠精神与情感传达、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传播与合作对话,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以及未来跨界发展等方面展开访谈,呈现了马晓辉 “一把二胡行天下”的丰富历程,见证了她多年来在各类演出、讲座、公益活动中不遗余力传承民族音乐、推动文化交流的足迹。
“这是一部兼具个人记忆与文化思考的著作,它打破了传统访谈录的呈现方式,融入图文、音频、视频与纪录片素材,成为一本‘立体的书’。” 马晓辉说,“希望大家在书里读到的不仅仅是我的故事,也是二胡的故事,更是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故事。”
新书发布会上
发布会上,马晓辉与本书责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编辑董汉玲进行了一场对谈。董汉玲说:“在这本书里,你能看见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感受她的喜怒哀乐,能看到她对二胡演奏技巧的拆解、对经典曲目的赏析,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深刻思考。相信读完你会爱上二胡,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会现场,众多嘉宾的分享勾勒出马晓辉多维度的艺术人生。在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眼中,马晓辉是海派文化的推广者;在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评委会副主任吴孝明眼中,她是一位“不安分的演奏家”,“总要拉出不一样的声音”;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陈圣来眼中,她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代表朱亚萍眼中,她将爱心融入艺术教育,用琴声传递疗愈力量。
现场演奏
现场签售
新书首发会现场,马晓辉拉起手中的二胡,与美国心理学教授提姆・凯利手中的吉他一唱一和,奏出中外经典旋律。提姆・凯利说:“我见证过马晓辉与南非交响乐团、阿根廷交响乐团、德国汉堡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美国纳什维尔交响乐团等乐团的合作演出,每场演出结束,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被她深深感动。她的演奏让我明白,音乐真的可以融入心灵。”
语言表演艺术家陆澄、电台主持人晓林、青年科学家姜雪峰、青年作家郭妮、科普专家胡陶荣、上海市朗诵协会理事米晓军等嘉宾还与马晓辉一同带来了一场诗歌朗诵会。朗诵会后,观众排起长队请马晓辉签名。一位观众说:“关注马晓辉多年,从观众变成读者,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马晓辉,她的音乐、她的故事、她的思想总是给我带来持续的启发。”
栏目主编:张熠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