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前事不忘,和平永续

发布时间:2025-09-29 09:29:16  浏览量:1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世界人民同仇敌忾,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段惨烈而光辉的历史,奠定了今日国际秩序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的根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生活在欧洲的青年一代,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记忆、担当使命的责任。今年9月15日,由瑞士中华联谊会、瑞士福建同乡会、日内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及洛桑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办的首届“欧华青年和平论坛”举行,我有幸作为大会主席,带领日内瓦中国学联的同学们全程参与筹办、组织和落实工作。

筹备的艰辛与责任

论坛筹备历时数月,凝聚了数十位志愿者的心血。从最初的主题确定,到各侨团的协商,再到逐条敲定议程,每一步都需要周密考虑与反复讨论。作为主席,我既要统筹大局,又要处理细节。我们在一次次的线上会议和线下讨论中,不断修改方案,确保活动符合纪念意义与青年视角的双重定位。

在文件准备方面,大会的邀请函、新闻稿、会议手册、会场布置方案都由学生团队逐字逐句推敲。语言翻译尤为关键,所有核心文件必须以中、英双语呈现,确保各国嘉宾能充分理解与参与。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常常是一边盯着电脑校对文件,一边联络国内外嘉宾确认细节。

嘉宾联络与安保协调也充满挑战。我们需要对接来自中国、瑞士各地及周边国家的参会者,有时因时差和日程冲突而推迟确认,但团队始终保持耐心和坚持。论坛当天,会务团队清晨便到场,检查会场布置、嘉宾座次安排及安保细节。那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这不仅是一场青年活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青年论坛的共鸣

论坛以“前事不忘,和平永续”为主题,吸引了百余位国际嘉宾,其中大多数是青年。驻瑞士大使钱敏坚在致辞时鼓励与会各国青年争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文明互鉴的先行者、合作共赢的倡导者、应对气变的行动者、科技向善的促进者,共护和平,共促发展,共创未来。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则强调,贸易与和平不可分割。联合国记者协会主席博孔加表示,欧华青年和平论坛与即将到来的“国际和平日”形成呼应,象征意义深远。

在小组讨论中,不同国家的青年分享了他们的历史记忆与现实感受。来自中国的青年谈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欧洲青年回顾本国在二战中的经历,非洲与拉丁美洲青年则结合当下冲突,表达对和平的渴望。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共鸣,营造了真挚而深刻的讨论氛围。论坛最后,中外青年共同发布了《日内瓦欧华青年和平宣言》,用中、英、法三语呼吁全球青年坚定站在和平的最前沿。

音乐会中的和平之声

如果说论坛是思想与理性的交流,那么两场“和平之声音乐会”则是情感与心灵的呼唤。

9月15日的论坛闭幕式上,北京青舟合唱团与立东合唱团的艺术家们联袂演出。悠扬的歌声从日内瓦的会场中传出,经典歌曲《歌唱祖国》响起时,全场嘉宾与华侨华人观众情不自禁齐声高唱,气氛庄严而热烈。那一刻,和平不再只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旋律和合声,直抵人心。

9月17日,在莱蒙湖畔的历史名城莫尔日,第二场音乐会在古老教堂里举行。东方旋律与西方建筑的交织,仿佛穿越时空,令人感受到文化交融的力量。曲目涵盖中西方经典:从《诗经·蒹葭》到法国歌剧《采珠人》,从民歌《茉莉花》到现代歌剧《黄河颂》。观众或许听不懂歌词,却在音乐中感受到跨越语言与国界的和平呼声。瑞士观众评价说:“你们用音乐告诉我们,中国不仅铭记历史,更珍视和平。”

青年的担当与未来

在论坛与音乐会的相互呼应下,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既需要理性的倡议,也需要情感的共鸣。历史的记忆只有与当下的行动结合,才会真正转化为推动未来的力量。

今日世界依旧动荡不安,战火与冲突仍在延续。青年一代既是历史的继承者,更是未来的开创者。让我们铭记80年前的牺牲与胜利,以青春为笔,继续书写和平的篇章。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需要守护。愿我们在“国际和平之都”发出的呼声,能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愿“和平永续”的理想,因青年而更有力量,因文化而更具温度,因历史而更加坚实。(作者系日内瓦大学翻译学院同声传译博士研究生、日内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

作者:潘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