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考教衔接||统编版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音乐”描写

发布时间:2025-09-29 10:18:48  浏览量:1

白居易

一、内容概要: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沦落江湖的身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凄凉一生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失意之感和愤懑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悲惨遭遇的同情/惋惜/遗憾;对自己惨遭贬谪的感伤/无奈/愤懑/不满;对当局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不满/愤懑。

诗歌线索: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

二、艺术特点:

形象逼真,细节真实;叙述结构和谐统一;比喻,通感手法的运用,音乐描写真切动人。

(一)正面描写(拟声和比喻、通感)

1.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流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来模拟琵琶声,以声摹声

①如“急雨”“ 私语”“珠落玉盘”:以声摹声,表现了琵琶曲的欢快明朗、清脆悦耳、活泼灵动,也弹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故而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徐、高低错落。

②“间关莺语”:悦耳动听。

③“幽咽泉流”:苦涩凄凉,阻塞压抑。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令人肝肠寸断。

④“银瓶乍破”、水浆奔迸,“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⑤“四弦一声如裂帛”,用裂帛声描摹拨子划过琴弦时的声音:高亢、悠长、尖利。

2.运用“以形喻声”的描声技法,将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可感,使人如知其形,不仅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①“大珠小珠落玉盘”,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视觉,大大小小的珠子光洁润泽而又错落有致地滚落在盘中,由此可以感知声音的珠圆玉润,以视觉来表现琵琶声的清脆、铿锵、明丽、流畅,将本不可感的音乐变得可感。

②“间关莺语花底滑”,诗人将琴音化作黄莺在花下啼叫的画面,让人通过真切的形象和画面感受到琴音的轻快悠扬、婉转动听。

③“幽咽泉流冰下难”,从声音的角度写出了琵琶声的断续、微弱,但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了一幅清冷的图画,冰面清寂,冰下有细微的泉流。

(二)侧面烘托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用“主人忘归”与“客不发”衬托琵琶声非常吸引人,暗示演奏者的高超技巧。

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的演奏停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诗人沉浸在乐曲美妙动人的境界中,忘记了现实中的一切,只见茫茫的江水上,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渲染出了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出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前者写“面”,满座哭泣,表明凄凉哀切之情。后者聚“点”,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对曲调理解最深、动情最浓的还是诗人自己。琵琶女与白居易,一个是飘零江湖的长安歌伎,一个是得罪遭贬的朝廷命官,一个是“红妆泪”,一个是“青衫泪”, 二者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