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遗音乐到空间音频,华为音乐如何诠释“高品质”听歌新标准?
发布时间:2025-09-30 19:28:55 浏览量:1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丨朱力克
一双巨大的黑金翅膀伫立在舞台中央吸引着展区观众的注意,这是许嵩《呼吸之野》演唱会舞台原版翅膀,不少粉丝上前站定合影回忆演唱会的梦幻时刻。另一侧,围绕库客智慧钢琴,一串乐谱盘旋升空好像层层云朵,又像一棵不断生长的魔法之树,同样十分吸睛。
如果说过去的展会是专业人士的聚会,那么在2025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华为音乐展区的气氛更像是一场开放给观众的音乐游园会。沉浸式的灯光、流动的旋律、多样主题展台带来的不同音乐氛围,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这场从古至今的音乐文化之旅中。
精心策划的超500平米展区,连同现场呈现的技术和内容,都折射出华为音乐对于“高品质”的理解。华为音乐用沉浸式展区、三场行业含金量十足的分享,告诉所有听众:高品质,不只是发烧友的专属,而是人人都能感知的音乐日常。
在音乐展区,听觉体验必然是最受欢迎的互动环节。鸿蒙全场景设备体验区中,观众戴上FreeBuds 7i耳机,按下华为音乐每一首歌曲播放页都有的“空间音频”按钮,古典、摇滚、民谣的声音瞬间被空间化,声音不再只是从左到右,而是全方位围绕,一秒进入音乐的立体剧场。听众体验后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之前听的歌,只是二维的。”
同时,基于华为自研技术,音乐实现全链路音频的高清还原,用户听到每首歌都是超高清音频。而且基于华为“1+8+N”全场景生态,观众随着手机、耳机、平板、电脑、智慧屏和音响,甚至是尊界S800等车机设备变化,在办公、居家、出行等场景均能体验超高清音频、空间音频带来的高品质音乐。
如果说普通音频像是一幅平面画,而空间音频更像是3D沉浸式全景画——乐器、歌声在你前后左右的立体空间里分布,随着你位置的变化不断环绕包裹,实现真正的身临其境。
但在过去,空间音频往往需要复杂的前期制作,投入高、覆盖少。如今,华为音乐还解决了“优质空间音频内容稀缺”的行业痛点,提出“空间音频自动生成办法”,被本届大会评为“数字音乐创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
华为音乐空间音频3.0将通过识别流行、电子、古典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实现响度归一的体验优化,让用户在不同播放设备上听到的每一首歌都是空间音频。
这是行业与用户的双向利好。它降低了制作门槛,为版权方、音乐人提供了新舞台;用户只要戴上耳机,就能轻松获得媲美线下演出的沉浸感,真正让“高品质”体验普及。
换句话说,过去空间音频像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如今华为音乐正把它做成了人人可享的日常体验。
如果说技术解决了“怎么听”的问题,那么内容决定了“听什么”。
除了展示技术,华为音乐也带着内容伙伴,在展区办了一场热闹的派对。与库客音乐联合带来全球古典资源,合作瑞鸣音乐展示融合民族与传统的唱片作品,太合音乐合作展区呈现包括许嵩在内的新生代流行作品,与宝宝巴士合作展示的空间音频版儿歌故事则吸引了不少带孩子的年轻父母。
这还只是华为音乐高品质内容生态里的部分好友。在华为音乐App内,“音乐厅”版块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艺术空间。在这里,能体验到环球、太合、国家大剧院等百余家知名音乐厂牌机构共同推出的一系列覆盖古典、流行、爵士等多流派的品质专辑。
郎朗、杨雪霏、吉娜·爱丽丝等艺术家们和专业编辑,为“音乐厅”联合打造了优质内容策划和特色专区,如Hi-Classical古典专区、非遗音乐专区等。尤其是对追求听觉效果的乐迷,特意开辟了空间音频系列策划。
精选的丰富内容、优质高清的音源细节、先进技术带来的特色听音效果等,各方面不断呈现出的高质量体验,满足了乐迷挑剔的耳朵。
现实音乐厅的场景中,典雅的建筑和舞台光影所构建出的沉浸感,也影响着聆听体验。华为音乐的“音乐厅”版块特意还原了真实音乐厅场景的光影细节和空间特色。即便是专辑视觉封面上,也会有恰到好处的光影点缀。每一次点击,都好像拥有了永远可以坐在C位聆听的私人音乐厅。
这让听歌从娱乐升级为一种欣赏。对用户来说,“音乐厅”不仅是一个内容库,更是一个值得深度探索的舞台空间。
展区内尤其值得回味的,华为音乐是与瑞鸣音乐合作的非遗区。在华为音乐与瑞鸣音乐联合推出“中国音乐地图”项目中,观众可以通过中国20余个省、自治区,200多种乐器演奏的上千首音乐,系统性地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与历史。
现场同时展示了华为音乐的“非遗寻音计划”。该计划基于古琴、昆曲等我国16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音乐内容展开运营,通过改编和再创作,这些古老的声音被搬进了手机App,甚至还原为空间音频。
“非遗寻音计划”荣获本届大会“年度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项目”,获得业内的高度关注。该计划在大会上获奖,说明这是一个兼具文化价值和行业认可的项目,也是对华为音乐持续深耕非遗领域的肯定。
华为音乐对非遗音乐不是简单地进行保护,而是尝试再度开发其价值。一方面,将这些古朴的声音,结合新的音乐形式做改编、演绎或融合创作,制作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另一方面,探索创新的使用场景,用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推广。
近年来,华为音乐在非遗文化传承领域投入了诸多心血:上线“非遗音乐专区”,携手众伙伴启动“非遗寻音计划”,还将与“世界传统音乐种子库”发布联合倡议,与中国唱片达成版权合作,不断探索和构建传统音乐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可能性。一系列的努力,让非遗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年轻人能接触到的有深度音乐,也是能被播放、分享、利用的活生生的文化。
作为行业头部音乐平台,华为音乐理解的高品质,没有停留在炫技炫资源,而是始终怀着精神厚度与文化温度。传承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价值,也成为华为音乐对高品质的终极追求。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