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控制的萌娃长大后会怎样该如何改善?
发布时间:2025-10-01 08:43:48 浏览量:1
我在心理咨询室里,见过很多孩子和家长,其中小宇一家的情况让我一直记着。小宇每天早上吃早餐,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妈妈觉得牛奶有营养,不管小宇喜不喜欢,都得喝牛奶。兴趣班也是如此,妈妈认为钢琴高雅,就给小宇报了钢琴班,全然不顾小宇喜欢画画。小宇做任何事,都得依照妈妈的要求来,没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从这样的日常场景就能看出问题,而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在不同阶段受到控制型教养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在童年期,孩子就像刚破土的幼苗,对世界充满好奇,有探索的欲望。可要是家长过度控制,孩子的探索行为就会被束缚。就像小宇,他原本可能想尝试不同的早餐,去发现自己的口味喜好,但妈妈强硬的安排让他失去了这个机会。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孩子会变得胆小、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这个阶段孩子需要建立自主感,若总是被控制,自主感就难以形成。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和被尊重。可控制型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的变化,依旧不愿放手,这就容易引发亲子冲突。小宇到了青春期,对妈妈给他安排的钢琴班越来越抵触,他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画画。但妈妈还是固执己见,觉得学钢琴才有前途。这让小宇十分痛苦,他和妈妈的关系变得紧张,经常发生争吵。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确立自我同一性,要是家长持续过度控制,孩子就很难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等孩子成年后,过度控制带来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被过度控制的孩子成年后通常会有三个典型特征。首先是自我认同感缺失,表现为习惯性自我否定。小宇长大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敢尝试新的任务。因为从小他的想法和选择都不被认可,所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其次是决策能力弱化,面对选择时过度依赖他人意见。小宇在找工作、选对象等大事上,都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总是要询问别人的看法。最后是代际关系紧张,既渴望独立又无法摆脱情感依赖。小宇一方面想摆脱妈妈的控制,过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因为长期的情感依赖,离不开妈妈。这些特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职场发展、婚姻质量和未来的亲子教育模式。
既然控制型教养有这么多危害,那家长该怎么判断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有问题呢?我把专业的心理量表转化成了家长可以自测的简易版亲子互动评估量表。家长可以通过“三步观察法”来评估。第一步,观察孩子情绪波动频率。如果孩子经常情绪低落、焦虑,可能是因为家长的控制让他压力过大。第二步,观察孩子自主决策意愿强度。要是孩子遇到事情总是等着家长做决定,自己没有想法,那家长就得留意了。第三步,观察孩子社交互动主动性。如果孩子在和别人交往时很被动,可能也是受到了控制型教养的影响。
要是家长发现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想要修复和孩子的代际关系,有四个具体步骤可以尝试。第一步,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就像小宇的妈妈,应该听听小宇为什么喜欢画画,而不是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第二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自己做一些小决定,比如选择周末的活动。第三步,尊重孩子的选择,就算孩子的选择和自己不一样,也不要强行干涉。第四步,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
不过,在调整教养方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常见误区需要注意。有些家长可能一开始就给孩子太多自主权,孩子反而会不知所措。所以要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孩子的自主权。还有些家长可能嘴上说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心里还是不认同,这样孩子也能感觉到,代际关系还是很难改善。希望家长们都能重视自己的教养方式,给孩子一个健康、自由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