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揭秘!萌娃乖和懂事是否会让成年后丧失自我内驱力

发布时间:2025-10-05 08:30:50  浏览量:1

在我的咨询室里,曾来过一个叫小宇的孩子。他在学校是公认的乖孩子,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他从不会违抗。然而上了初中后,他却陷入了迷茫和无助。面对众多选择,他不知所措,成绩也一落千丈。家长带着他来咨询,经过深入交流,我发现他的问题根源在于小时候过度被要求“乖”,从而失去了自我。

从这个案例就能看出,过度强调孩子“乖”,会对他们的自我认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来认识自己。但如果总是被要求顺从,他们就没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就像小宇,他本来对画画感兴趣,可家长觉得学钢琴更有前途,他只能放弃画画去学钢琴。久而久之,他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只知道按照别人的期望去做,这就导致了自我认知偏差。

而且,乖孩子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们不敢表达不满和愤怒,因为害怕不乖会让家长和老师不高兴。小宇小时候即使心里不愿意参加一些活动,也会因为家长的要求去做,把不开心都藏在心里。这种情绪压抑久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伤害很大。另外,过度顺从还会让孩子产生决策依赖。他们习惯了听从别人的安排,当自己面对选择时,就完全没了主意。

孩子3 - 12岁是内驱力培养的黄金阶段。在这个时期,健康内驱力的形成有三个核心要素。自主选择权很重要,比如早餐让孩子自己决定吃面包还是喝粥,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从而更愿意去做这件事。试错包容度也不可或缺,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难免会犯错,家长要给予包容。就像孩子学骑自行车摔倒了,家长不应批评,而要鼓励他们再试一次。还有价值认同感,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可,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了解了这些,我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日常场景的沟通改造方案。在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不要直接替他们决定,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再给出建议。当孩子不想做作业时,不要强硬要求,而是问问他们为什么不想做,一起找到解决办法。孩子和小伙伴发生矛盾时,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指责,而是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下次进步。孩子选择衣服时,让他们自己挑选,尊重他们的审美。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和孩子沟通,我还设计了一个家庭沟通自测表。这个表可以让家长对照着看看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否需要改进。

健康成长的本质是自我与规则的平衡。孩子需要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同时,也要遵守社会规则。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乖,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心需求。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在规则的框架内自由成长。就像小宇,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家长沟通方式的改变,他逐渐找到了自我,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希望家长们都能重视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与外界规则的平衡,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