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被老外视为“镇馆之宝”的5件中国文物

发布时间:2025-10-07 20:11:13  浏览量:1

您要是喜欢逛博物馆,可能会发现一个挺让人憋屈的现象:想瞅瞅咱老祖宗的一些顶级宝贝,还得办签证飞国外。

咱们国家历史长、地方大、好东西多,按理说博物馆里的藏品该是天下第一多才对。但实际情况是,据说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比咱们自家博物馆里现存的加起来还多!

美国的、法国的、英国的,甚至日本的,好多他们的“镇馆之宝”,仔细一瞧,嚯,Made in China。

1、《女史箴图》

这幅画可了不得,据说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祖师爷级别的。它叫《女史箴图》,传说是东晋顾恺之的手笔。这画怎么去的英国?过程像黑色幽默。

1900年八国联军那会儿,一个叫克劳伦斯的英国大兵,在颐和园里顺手牵羊把它揣走了。这老兄压根不懂行,还以为自己没捞着啥值钱玩意儿。

过了两年,他拿着画去找大英博物馆,您猜他问啥?他问的是画轴两头的玉扣值不值钱!

博物馆的人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表面还得绷住,装模作样地说玉扣还行,我们买了。结果,只花了25英镑,就把整幅画“连买带送”地弄到了手。

更气人的是,大英博物馆早年也不懂怎么保养,按日本人的方式把画截成了三段,差点给毁了!后来还得请咱们中国的专家去救场。

现在他们可宝贝了,一年只敢拿出来秀一次。

2、兰亭雅集玉山子

这是一块巨大的玉雕,叫“兰亭雅集玉山子”。现在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里当老大。

是世界第二大玉山子,高57.15厘米、长97.47厘米。它由整块温润籽料雕成,层峦叠嶂间,亭台、古木与人物隐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王羲之笔下“曲水流觞”的文人雅集盛景。

这东西是乾隆皇帝的挚爱,用一整块极品玉石雕出来的,上面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刻着乾隆亲自临摹的《兰亭序》,工艺精湛到没朋友。

它原本在圆明园里,1900年跟无数宝贝一起,被抢走了。如今漂洋过海,成了别人家的招牌。

3、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在日本,它被尊为“神品”,是皇家收藏里最顶级的宝物,存放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

它叫“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传世的五弦琵琶。通体紫檀木,镶嵌着华丽炫目的贝壳(螺钿),漂亮得不像话。

它就像一个唐朝的“万能乐器”,能当琵琶弹,也能弹出吉他、三弦琴的味儿。可以说,它身上就承载着大唐盛世的繁华和开放。

自打唐朝去了日本,就被供了起来,一千多年没挪过窝。

4、永乐大帝宝剑

这把剑来头更大,是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的宝剑!现在住在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是那里的头牌。

朱棣这位皇帝功绩不小,迁都北京、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搞出了“永乐盛世”。

他的佩剑,那能是凡品吗?这把剑是明朝皇家兵工厂特制,赐给西藏活佛的礼物。

剑身上刻着鎏金的“永乐剑”仨字,剑鞘是木头的,包着皮革和鎏金铁片,护手上镶着猫眼石,造型霸气侧漏。

代表着15世纪中国铸剑技术的天花板。怎么没的?嗯,还是跟那帮强盗有关。

5、景泰蓝麒麟

这只景泰蓝麒麟,曾经是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出名的中国宝贝之一。

景泰蓝就是“铜胎掐丝珐琅”,这东西做得那叫一个精美,通体宝蓝色,金灿灿的眉毛胡子,背上还能打开放香料,整个屋子都能熏香。

它是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的,当时的法国皇后欧仁妮爱不释手,放卧室里,有时还枕着睡觉。

可惜,故事在2015年发生了戏剧性转折,这只麒麟被人偷了!至今下落不明。

可以说,除了日本那件是正常交流出去的(他们抢走的也不少),其他的“镇馆之宝”那都是一把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