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盛大启幕音乐盛宴赋能“文旅+”,奏响“奖城融合”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5-10-20 05:00:00  浏览量:1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10月19日报道 2025年10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盛大启幕。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本届盛会以“时代金钟·华彩乐章”为主题,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这也是该奖项自第十二届起,连续第四次与成都携手,为这座“国际音乐之都”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国家级音乐盛典:

规模空前,亮点精彩纷呈

本届金钟奖汇聚全国音乐界顶尖力量,378名经全国选拔的优秀选手来蓉参赛,近百名知名艺术家担任评委及演出嘉宾,近400人规模的专业乐团全程助力,覆盖“听、看、参与”全维度体验。

10月19日晚,开幕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奏响。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俞峰,中国音协副主席张国勇联合指挥,作曲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赵麟担任总导演,廖昌永、雷佳、王宏伟、石倚洁、刘和刚、郭森等知名歌唱家,以及金钟奖往届获奖者程皓如(古筝)、曾韵(圆号)、王一凤(美声)、江洋(琵琶)、谭小棠(钢琴)、王庆爽(声乐民族)、王泽南(声乐美声),携手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以及四川音乐学院合唱团、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星空合唱团、成都童声合唱团共同演绎。演出曲目囊括交响合唱《今朝》、古筝协奏曲《如是》、格里埃尔《降B大调圆号协奏曲》第二乐章、女声独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及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童声合唱《玉盘》等,涵盖中西合璧的多元篇章,展现中国音乐艺术的广度与深度。

本届金钟奖主体赛事涵盖声乐(美声、民族)、古筝、钢琴、管乐(铜管)、民族弹拨乐六大类别,复赛、半决赛、决赛分别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金沙国际音乐厅、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等专业场馆举行。此外,“繁花竞放”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作品(管弦乐、民族管弦乐)音乐会、“金钟之星”专场音乐会等5场高水平演出,将全方位展现中国音乐的创作活力与艺术高度。

为让更多观众共享盛宴,本届金钟奖同步开启售票与直播,市民与乐迷可通过大麦网、猫眼平台购票;赛事直播覆盖开幕音乐会、闭幕音乐会、27场半决赛、10场决赛及5场专场音乐会,确保全网观众“云端”见证巅峰对决。

成都“音乐+文旅”融合:

以赛为媒,激活城市消费活力

作为连续四届金钟奖承办城市,成都始终以“以赛促旅、文旅共生”为核心思路,将国家级音乐赛事与城市文旅资源深度耦合,形成可复制的“音乐+文旅”融合经验。依托金钟奖品牌效应,成都已成功打造音乐主题旅游线路、文创消费场景与惠民演出体系;成都音乐坊串联黑胶广场、音乐大道打造的“音乐+文旅”特色路线,更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

同时,成都坚实的文旅硬件为盛会提供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8个专业演艺场馆,每百万人拥有量达5.8个;2025年1-9月,全市开展营业性演出2.3万余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92场,票房收入超16亿元,带动综合消费73亿元;接待游客2.4亿人次,旅游总花费3266.4亿元。这些数据为金钟奖赋能文旅奠定坚实基础。

奖城共生共赢:

双向赋能,铸就“国际音乐之都”基石

自2019年首次牵手,金钟奖与成都已形成深度互促的良性生态——城市为赛事提供优质土壤,赛事为城市注入发展动能。这份双向赋能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截至2024年,成都依托“金钟效应”汇聚6.5万音乐创作人才、3600余家音乐企业,音乐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更体现在城市软实力提升上,韩红工作室、戴玉强声乐艺术中心等机构落地运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巡演等国际文化活动,持续强化成都“国际音乐之都”的全球影响力。

对市民而言,金钟奖带来的文化红利触手可及。连续四届赛事期间,“金钟之星”惠民演出、音乐大师讲堂等千余场公益活动走进社区与校园,第十四届更有20余场街头互动演出辐射30万人次,让高雅艺术融入日常生活;本土原创音乐也借势崛起,交响乐《金面》、歌曲《玉盘》等“成都造”作品不仅登上金钟奖舞台,更入选全国优秀作品、登陆央视春晚,激发本土创作活力。2024年,成都与中国音协签约承办第十五至十七届金钟奖,标志着这份“奖城情谊”进入新阶段。

这个金秋,成都正以专业的场馆设施、暖心的城市服务与浓厚的人文氛围,迎接全国各地音乐人的到来。广大市民、游客及音乐爱好者可共赴这场音乐之约,在金钟雅韵中感受成都的独特魅力,共同见证“时代金钟”与“国际音乐之都”的又一次精彩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