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推荐信真的有效吗?这些“雷”千万别踩!
发布时间:2025-10-23 19:30:00 浏览量:2
音乐申请中,推荐信是一份关键材料,它能够突出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潜力,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推荐信更看重艺术感觉、个人才华和发展潜力,招生老师期待从中看到未来可期的“音乐家”。
然而,很多人在撰写推荐信时容易踩雷,影响推荐信的效果。
推荐人只看“名气”不看“交集”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觉得找名气最大的音乐家写推荐信一定最好,但实际上,招生老师更看重的是推荐人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学生。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请学生的专业主课老师来写推荐信,因为他们最清楚学生在音乐上的进步和变化,另外,如果学生和某位乐团指挥或知名演奏家有过长时间的合作,他们也是很好的推荐人选,只有真正了解学生艺术成长的人,才能写出具体、可信的推荐内容。
切记,名气是锦上添花,真实、深刻的专业评价,才是推荐信的骨架和血肉。
空泛赞美,缺乏具象化描述
写推荐信时,要避免使用“极具天赋”、“技术卓越”这类空泛的词,这些说法过于空洞,招生老师已经看过太多,很难留下印象,他们更想看到具体的例子,证明学生真的有才能。
比如,不要只说“技术出色”,而是可以描述学生如何准确地把握节奏,怎样自然地运用高难度的技巧,也不要说“音乐性强”,而是具体写出学生在演奏中怎样表达感情,让音乐更有感染力。
忽视个人品质与职业潜力的关联
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不能只是技术的熟练工,他更需要的,拥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并且能够进行创造,如果推荐信里只夸学生技术好,却不谈学生的艺术感觉,那这封推荐信就显得太单薄了。
所以,写推荐信时,最好用具体的事来说,比如,可以讲学生是怎么努力克服一个技术难题的,也可以讲学生如何与乐团成员良好合作的,这些品质,往往比单纯的技巧更能打动学院的招生老师。
缺乏针对性,一封“万能信”走天下
用同样一封内容空泛的推荐信去申请每一所学校,是非常不妥当的做法,每所优秀的音乐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艺术环境,所以推荐信的内容最好能和学生要申请的那个项目联系起来。
比如,如果一所学校在现代音乐方面很有名,那么推荐信里就应该多提到学生在新音乐上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如果学校很看重乐团的经历,那就要重点写学生的合奏水平。
如果推荐人曾经和这所学校有过联系,也可以适当提一下,这样能让学校感到更亲切,也更容易相信推荐的内容,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招生老师在信里找不到任何和学校相关的信息,他们会觉得申请不够认真,以为只是漫无目的地随便投递而已。
缺乏真实故事支撑
如果只是单纯描述学生的优点,却没有实际的例子,这些描述就会显得很空,很难让招生老师真正相信。
所以,最好加入几件真实的小事,用具体的例子把学生的优点生动地展现出来,有了这些具体的情节,那些“有责任心”、“善于思考”的评价才会真正被招生老师记住,老师才会清楚地看到这个学生究竟好在哪里。
一封出色的推荐信,堪称一场精心雕琢的“专业背书”,要写好它,推荐人必须非常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和为人,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学生的样子。
在寄出之前,不妨把自己当作招生老师来读这封信:看完这封信,我会不会想见见这个学生?如果你觉得会,那么这封信就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