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开播9年,这次掌握收视密码了
更新时间:2024-08-29 03:11 浏览量:33
文丨希希
音乐类型综艺节目在电视市场并不吃香,无关于节目内容质量以及受邀嘉宾的表演水平,而是音乐这条“流水线”就处在相对弱势的阶段,直播类音乐节目本身就属于下游产品,当整个华语音乐都在走下坡路的时候,直播类音乐节目又怎么可能“逆天改命”呢?
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既然该类型节目不吃香,将重心放在其他类型节目的制作上不就可以了吗?为何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呢?
这就涉及到电视台的市场定位问题,举例来说,央视音乐频道不制作音乐节目难道去尝试其他类型的综艺吗?而在一系列音乐节目中,“现场直播真唱类”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基于此,对于央视相关节目制作方来说,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是所谓的是否去尝试制作其他节目,而是如何将现有的音乐综艺制作到被更多观众认可。
目前央视正在播出的音乐直播类综艺节目是《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对于这档节目来说,9年的播出时间在整个综艺市场已经可以划分到长寿的类别,从专业度来说也被广泛认可。
不达预期的原因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从结果来看,央视选择继续制作该节目,就代表在节目组心中,是真的想要这档节目制作成中文乐坛的“格莱美”。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更何况9年的制作时间,也让节目组逐渐把握住市场观众的喜好。
借助于央视自身的平台影响力,借助于针对节目的不断调整,《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新一季节目重新定档,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观众面前。
新一季《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新”在哪儿呢?
“新”在包容性高,在本季节目的舞台上,观众可以看到那些能力出众的实力派唱将、可以看到那些人气出众的偶像歌手、也能够看到那些凭借作品出圈的独立音乐人。
节目的包容性让上榜歌曲出现更多可能性,也让节目的呈现更加多元化。
作为一档现场直播类型音乐节目,公信力、权威是《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节目组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多元化”不就是对公信力的一种佐证吗?
如果演唱歌曲局限于某种曲风或者某种类型的歌手,反而会让观众对节目内容产生疲惫感。
《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确定继续在周六央视音乐频道黄金档播出之后,首播设计“开播盛典”来为节目宣传造势。
节目的“三把火”就是让观众足够惊喜的嘉宾阵容。
除此之外,节目首次尝试选择全新的网络互动模式,开创“跨屏同唱”的方式,通过融媒体的内容,调动观众的互动热情和参与度。
李斯丹妮、陆柯燃、sunnee杨芸晴、符龙飞、INTO1-刘宇等舞台型艺人出现嘉宾名单中,张远、段奥娟、颜人中等实力歌手的名字同样在嘉宾名单中,当然还包括等什么君等不同身份的艺人,这就是节目“包容性”的体现。
而回归到观众角度,任何一档节目在制作完成之后,最终所面向的群体就是观众,也就是说只有观众说好的节目才能够被称为一档好节目。
《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节目组的用心已经能够感受到,那如何确保节目播出就能够得到市场认可呢?
流量明星对于综艺节目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是收视密码。
既然节目制作没有问题、主持人选择没有问题,为何不邀请一些流量明星来帮助节目获得更高的热度呢?
另外一方面,作为直播类型音乐综艺,能够入围榜单的歌曲以及艺人本身就是流量的一种象征,自然利好于节目最终的收视率成绩。
借助于周六黄金档的播出时间、豪华的嘉宾阵容,本季节目或许能在收视率上给观众一个惊喜。
校对丨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