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专业科普:为什么说华语音乐走下坡路是必然的?什么是采样技术?

更新时间:2024-10-22 11:20  浏览量:13

在当下的华语音乐市场,几乎人人达成共识:华语音乐在走下坡路。而实际上是不仅仅是华语音乐,欧美音乐、日韩音乐同样都在走下坡路。从音乐工业的角度上出发,华语音乐和欧美音乐走下坡路是一种必然结果,这种结果的本质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我们通过将最主要的几个原因做出具体的罗列和科普。导致华语音乐走向下坡路的原因是:

1:主要原因:采样技术的泛滥,导致音乐制作门槛的下降和重复。2:音乐从小众走向了大众。其实在2005年《老鼠爱大米》出现之前,音乐本身就是为付费用户的小资服务,大众是被唱片工业排斥在外的,只是大众通过盗版获得了倾听渠道。付费用户一直都很少,但是也保证了品质很高。3:音乐审美与教育的落后。

这三点之中,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导致了华语音乐必然走向下坡路的根本原因,而其中的采样技术是也是导致音乐走向了大众的根本因素。我们今天就集中于采样技术,来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华语音乐一定会走向下坡路,乃至于说世界音乐为什么一定会走向下坡路,具体如下:

采样技术其实就是音乐工业的根本,大白话就是:采样就是指,歌手将别人的音乐伴奏扒拉了下来,作为自己的音乐来使用。站在别人的伴奏上通过采样的电流频率来以DJ的电鼓思维更改伴奏的音色、频率、强弱等细节,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伴奏。这就是采样。简单说:抄袭+改编=原创。是的,就是这么粗暴,音乐制作从来也不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东西。

从音乐制作的工业逻辑上讲,从迈克尔杰克逊开始但凡伟大的音乐作品,他们都是在采样技术上做出了巨大的突破,将一个非常小的采样做出了非常惊艳的作曲细节。但是伟大的作品始终是少数,而更多的音乐却成为了采样技术的附庸,为了采样而做音乐,为了原创而拼接。这里我们提供几点数据,可以更为清晰的知道采样技术到底是什么:

迈克尔杰克逊《Dangerous》贯穿始终的底鼓破裂音效,采样于《火鸟蜂》的弦乐。火星哥专辑同名歌《Finesse》贯穿音乐的底鼓音效,采样于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华语网红歌曲《大风吹》的伴奏几乎就是完全80%以上采样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ie Jean》。

这种所有人都在找寻什么音效更流行,所有人都在将已经被市场认同的音效、编曲、音色拿来以采样的美名,用于自己的二次编辑。这种二次编辑的作品最终成为了原创。优秀的作品,会通过采样技术获得更好的音乐发展,比如说:

Funk音乐之中,火星哥的《Uptown Funk》就是非常伟大的一次采样技术的突破,创造Funk流行乐的基本市场逻辑。流行音乐之中,迈克尔杰克逊的大部分作品,在今天来看依旧是流行音乐巅峰。创造流行乐的基本市场逻辑。

但是这种惊艳的歌手和作品都是非常少的,即使是迈克尔杰克逊和火星哥,他们的采样也是站在了前人的巨人肩膀之上才能完成的音效。对于整个世界音乐的高端市场况且如此,那么中低端市场,更低端的下沉市场会如何?答案是:采样已经成为了所有业余音乐编曲人的本质工作内容,编曲的本质越来越走向了采样的复制粘贴,而不是一种作曲的艺术思维。

在这里我们可以具体的来回答为什么黄雨勋的编曲没有周杰伦早期三巨头的惊艳?答案很简单:因为黄雨勋的编曲思维就是一采样为主,其他的编曲大师用了什么他就去学习怎么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这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因为整个市场都在这个。但是编曲三巨头的采样完全不同,我们钟兴民、洪敬尧的采样逻辑为例,即可知道:

钟兴民会自己创造采样的音源,比如说《七里香》之中的风声,就是钟兴民自己前往日本录制。这就属于编曲大师级别的思维:我自己来创造采样的音源,而不是通过数据流复制别人的作品。就算是使用他人的采样音源,比如说《夜的第七章》之中的弦乐,钟兴民也会最大可能去做独属于自己的艺术流派,东方式宫廷乐音色。编曲大师在做的事情是创造,而职业编曲人在做的事情是:运用。洪敬尧会创造一些影视化采样的音源,比如说《以父之名》之中的枪声,而实际上那几声枪响背后也是有着采样技术的提供,将枪声和鼓点节奏完成了融合。既满足了音乐,又提供了情景。

采样在职业顶级水准的黄雨勋这里都况且如此,更低的市场直接成为了:复制粘贴的泛滥灾区。我们将任何一个原版的CD放入电脑之上的任何一个编曲宿主软件之中,就会得出非常多的采样数据,甚至于大部分的宿主编曲软件之中都有提供极多的免费采样库。这些采样库,就成为了华语音乐的根本所谓的原创源头。

为什么编曲不像作曲和作词一样可以称之为原创?因为的的确确大部分的编曲就是复制粘贴。这种强烈的工业畸形,是导致华语音乐和欧美音乐开始不断下滑的根本原因。编曲不像作词作曲那么简单直接,编曲才是音乐艺术的本质形态。但是在音乐艺术音效上,世界音乐已经有很多年 没有进步了。

第二点音乐从小众走向了大众,这其实是一点与大众认知是非常不同的实情:在2005年网络《老鼠爱大米》没有出现之前,音乐其实是一种小众产品,只针对于那些付费用户。简单说一句:20005年之前,你买过正版CD吗?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卖到。为什么?因为正版CD只在一线大城市才有部分售卖,而广大的农村是不可能会有正版碟的存在。

我们之所以认为2005年之前华语音乐非常好听,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我们听到的都是为小众付费服务的高质量唱片。音乐的研发费用高、音乐的打造周期长,音乐是少数人的受众的娱乐品,天然更为精致。而在2005年《老鼠爱大米》出现之后,时代就完全变了,音乐制作开始以采样技术快速下沉到全国市场,音乐行业的人数爆增。

而在2024年,抖音之上的音乐利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利润就意味着音乐从业人数的增大。短视频行业之下,即使是最低劣的采样产品,也会具有非常完美的利润回馈——《大风吹》就是最好的例子。

基于采样技术的下沉,音乐从小众走向了大众,而大众也意味着市场变大,自然作品的精致和周期就会被快速缩短,音乐品质就会下降。甚至于在2005年之前,我们很难相信《惊雷》这样的东北喊麦也可以如此大火一样。但实际上喊麦的受众并不是少数人。这是音乐大众化的根本表现,而大众化也注定华语音乐泥沙俱下。

综上,华语音乐也好,欧美音乐也罢,他们都在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是:采样技术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导致音乐从小众高端艺术人群受众的话语权,转向了大众市场,大众化业余化也有大量的利润时,华语乐坛的整体质量必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