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演艺主体走上“云端” 直播行业转向进行时
更新时间:2024-10-31 18:49 浏览量:7
被称作中国初代流行歌王的王洁实,今年已72岁。
他的过往“战绩”耀眼——和中国电影乐团同事谢莉斯组成演唱搭档,成为中国第一对大红大紫的二重唱组合,以翻唱台湾校园民谣闻名;他们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被收录进小学音乐教材,被一代代国人传唱。
如今的他重新回到“人群”——每天吃完晚饭,散步到工作室,拉起高山流水的背景幕布,把直播间当成“个人演唱会”,什么都唱,给老年朋友唱新歌,给年轻人唱老歌。“每次演出,我都当成第一次。”王洁实说,通过直播,延长了演员的艺术生命。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8亿个,活跃账号约8906.6万个,月活跃开播账号约3146.56万个;2023年全年新增开播账号1240.9万个。越来越多的专业演艺行业人士进入直播间,成为直播内容生态的多元参与者。
而这背后不仅源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有赖于近年来监管、平台、产业上下游从业者的多方努力,直播行业才能持续规范发展,直播内容生态也不断向善向好。
可以看到,直播行业已从早年“秀场”草莽发展时代,进入职业化、专业化阶段。尤其是演艺直播间作为艺术家、文艺院团、乡村文化能人、草根才艺人等的线上舞台,提供了海量优质精彩的演艺内容,更提供了一种行业普适的就业选择。
让艺术普惠大众
“我有一副好记性。人生中的重要日子,都记得清楚。”王洁实回忆起第一次直播,是2020年10月2日,当时抖音直播间来了五六千人,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在直播间里,王洁实重逢了许多老朋友,也收获了一批新观众。更让他欣喜的是,直播四年来,有将近2亿的观众来过他的直播间,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事。“一辈子也没有那么多人看我的演出。”王洁实说,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歌声放大到无限,是他最大的收获。
而每天,还有很多艺术家像王洁实一样,在直播间里活跃着,不唯歌唱,还包括舞蹈、民乐、戏曲等等。他们把这里当成“第二舞台”,郑重又认真地对待每一场表演。
从平台数据能更直观清晰观测行业繁荣度。近年来,抖音直播持续推出优质内容扶持计划,从资源、流量、服务等方面帮助更多优秀主播打造新舞台。2023年,抖音演艺类直播总场次达7143万场,同比增长47%,场均观众4263人次,这相当于每天有19万场中等规模演出在直播间上演;有111位国家一级演员在抖音开播,艺术家们带来了19350场殿堂级演出,场次同比增长83.54%。
时间回溯至2022年8月,中央民族乐团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决定:上百位艺术家集体入驻抖音直播。
彼时业界一片哗然,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央民族乐团汇聚着国内一流的民乐艺术家,经常出入国家大剧院等殿堂级的舞台。许多评论表示,这属于“国家队”的降维打击了。而在团长赵聪看来,民族乐团的“民族”来自于千年的传承、广袤的土地,来自于真正的人民民族乐团。“人民在哪,我们就应该在哪。”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图中)在介绍乐团官方直播间
如今,中央民族乐团还成立了自己的MCN公司,为更多艺术家服务,提供直播技术、运营上的支持。“我们就是所有艺术家的最坚强的后盾。”赵聪表示,这一举动意味着文艺院团对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和对更持续、正向、专业地传播艺术文化的不懈追求。
以主播新身份深入人群、带来专业表演的艺术家们,经历了从适应、融入到充分认可这一身份的过程,演艺直播间也已成为大众熟知的文艺表演平台,推动着艺术的交流互动与创新发展。
好内容+好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若干年里,直播行业确实出现了鱼龙混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形,许多人对直播的概念限于“网红经济”,对高价值内容传播缺少认知条件,可见一个风清气正网络传播环境的极度重要性。
有效监管、系统治理,为直播内容生态向好以及优质内容在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提供了“安保底座”。促进直播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让越来越多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等优质内容成为演艺直播间主流,已是各方共识。
在国家监管层面,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网络直播管理意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成立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行业组织,指导开展优质主播培育工程。
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多部委共同出台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系列文件,通过强化协同监管、持续规范管理、健全综合治理体系等方式,呵护网络视听良好生态。
此外,2023年4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指导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和抖音直播共同发起“艺播计划-抖音直播院团专项”。在这一针对文艺院团的扶持计划支持下,国有文艺院团纷纷建起云端剧场。截至2024年7月,已经有来自192家国有院团的2174名演员加入了抖音直播院团专项,开展常态化直播。
凡此种种,皆是为让好内容有好平台,好平台有好内容。
而平台作为好内容的传播主体,其作用与责任尽显无疑。今年1月,抖音直播发布2023年度平台治理盘点——全年持续打击不良PK、户外低俗等不良直播问题,无限期回收直播权限账号29万个,其中包括多位部主播。同时不断创新和完善主播管理机制,通过对认证主播、优质内容的扶持,打造健康正向的直播环境。
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制度规范的建立完善,网络主播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直播内容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吸纳多领域内容的直播间成为优质内容展示平台。
向更远处看,直播内容生态的持续向善向好,在为大众提供优质文艺内容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文化产业注入生产力和创新力,赋能文化繁荣。
线上演艺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诚然,在不断向善向好的直播内容生态中,演艺内容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各领域艺术家、大小文艺院团、乡村文化能人、草根才艺人等等,皆是演艺直播间的“常驻客”,同时直播间也无疑成为演艺经济的新增量。
如年过六旬的非遗传人、沛县唢呐协会会长曹河南——2022年带领曹家班进驻抖音,用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将原本只在乡间原野上演的热烈欢腾、大开大合的唢呐绝技,传送给了更多观众。网友们热情的支持和打赏,不仅解决了曹家班成员的生活难题,更增强了他们传承非遗文化的动力。
如2019年就进入抖音直播间,成为最早开播的越剧男主播闽越风——自学越剧20年,从互联网1.0时代的网络论坛到语音聊天室再到直播间,始终在线上寻找施展才艺的窗口,终于在直播间里搭建起一方极具归属感的舞台,累积起近50万粉丝,靠打赏获得丰厚收入,从而让自己更全身心地投入到越剧事业中,实现人生梦想和价值。
如是故事还有许多,只要是有才艺才能的表演者,都可以把直播间作为职业舞台,直接从事线上演出,从而带动演出市场的内容供给,增加新的就业路径。
今年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国家新职业,网络主播的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立。国家的正式认定,破除了一些社会上对网络主播的职业偏见,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也为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站在演艺行业上看网络直播职业化,则意味着以直播打赏付费为基础的演艺直播商业模式、产业化的日趋成熟,因此,更应理性看待直播打赏。
王洁实认为,“观众自发送礼物表达心意、鼓励主播,更灵活地嘉奖表演者的付出,丰富的文化生活触手可及。这是好事,不应因噎废食。”正如其所言,观看直播进行打赏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形式,观众理性消费无可厚非。而且,这样的正向激励机制不仅增加了专业演艺人士的收入,还能使他们更积极地拓展事业,实现优质内容创作正循环。
从更宏观的维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彪认为,直播打赏已经成为演艺经济的新形态,它相当于一种内容经济。同时,直播打赏对于演艺行业带来了溢出效应,比如能够助力一些濒危艺术门类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这些艺术内容先被看见,再实现传承。“最终实现的,是整个演艺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在新的生态发展变化下,演艺直播间不断增长、破圈,承担的功能也变得愈加丰富,譬如传承经典、提升审美教育,链接更多人群、促进文化流动,等等。由此可见,激发更多演艺行业人士的创作热情,使更多优质文艺内容传递给大众,始终是演艺直播间存在的应有之义,更是反哺自身、实现行业正向发展最为重要的前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