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分层作业(答案次日)
更新时间:2024-11-01 10:34 浏览量:11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基础达标(必做)(32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1.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们依旧感到不满,显然政策的制定并未充分考虑村民的立场。
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让每一个流浪者都体验着相同的悲欢离合。
C.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十余年,我耗尽了智慧,倾注了无数心血。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D.面对敌人,他既不能攻击也无法杀戮,紧咬牙关,眼中怒火熊熊,却沉默不语,只是反复地松开又扣紧扳机的手指。《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
3.下列关于文中文化常识的相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在“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一词意味着作者遭到了贬职或降级。
B. “初为《霓裳》后《六幺》”所提及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著名的乐曲,相传由唐玄宗创作。
C. “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指的是京官被派往外地,即从中央政府调至地方任职,通常与被贬谪有关。
D.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指的是官员所穿的黑色或青黑色的单衣。唐代低级官员的服饰颜色通常是青黑色。后世常用“江州司马”来描绘一种悲伤和凄凉的情感。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反映了她“平生不得志”,难以启齿,也不愿意面对他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通过使用“嘈嘈”这一叠字词来模拟声音,再以“如急雨”这一比喻,使乐声变得生动形象。“小弦切切如私语”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畅,而这种声音仿佛“莺语花底”,将视觉上的美感融入听觉感受,增强了声音的优美。
D.“幽咽”之声,充满悲伤和压抑,哽咽难言,而这种声音又仿佛“泉流冰下”,将视觉上的冷冽与听觉上的沉寂相结合,加深了声音的冷涩感。
5.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一位曾是京城的女子,另一位则是在去年离开了帝都,她们都从繁华的长安来到了偏远的江州。
B.一位擅长撰写诗歌,另一位能够深刻理解其意;一位精通弹奏乐器,另一位能够欣赏其艺术之美。她们相遇,宛如在异乡找到了知音,感到相见恨晚。
C.一位是声名远扬的京都名艺人,另一位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两人都拥有非凡的才艺。
D.一位因岁月流逝而容颜老去,不得不嫁为人妇;另一位则因直言不讳进谏而遭到贬谪,两人都经历了荣辱兴衰的变迁,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忧愁与怨恨。
(二)名篇名句默写(17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生动描绘了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的盛况,众多富家子弟为之倾倒,争相追捧。
(2)《琵琶行并序》中,描述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展现了其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 ”。
(3)《琵琶行并序》中,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都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 , ”。
(4)《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昔繁华,泪流不止的句子是“ , ”。
(5)《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的强大感染力。
(6)《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 ”描绘曲调的婉转流利,用“ , ”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用“ , ”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7)《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 ”。
(8)《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写诗人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二、能力提升(必做)(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琵琶行》将叙事、写景、抒情交融于诗歌与音乐,写尽了沦落天涯、(①)的悲哀。诗歌一出即风靡宫廷闾巷,以至“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去经年,传诵不绝,“一曲琵琶说到今”。诗人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了经典。那两行长长的泪水,垂挂在历史的脸庞上,再也无法抹去。再惊艳的美色也会老去,再精妙的琴声也会被风带走,但若遇见了杰出的诗人,便一起被文字收藏,并得以长存。
大诗人也许与歌女一样柔弱,一样被命运蹂躏。然而他可以被弃,不会自弃;可以被贬,不会自贬;可以沦落,不会堕落;可以沉沦,不会沉没。对于这样的人,不幸不啻是一种财富。何况,(②)的诗人不会寂寞,他永远不会缺乏真挚的仰慕者和追随者,以及来自同道的温暖。文学是广阔的港湾,可以容纳所有的伤害;文学是深厚的沃土,思想和激情会在此蓬勃生长。火中涅槃的凤凰,因为重生更加雍容,而世界也因此更加精彩。
7.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8.仿照画横线句“诗人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了经典”的句式,以“歌女”为主语,写一句话,展现其被白居易写入诗歌的经历。(4分)
9.精简画波浪线部分,概述“文学”的作用,保持原意,字数控制在30字以内。(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9分)
听流人①水调子②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②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以音乐为主题,由一位流浪的乐手演绎。诗中的“客”指的是诗人本人。
B. 诗的开头描绘了舟、月和枫林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氛围,将美景与哀愁情感巧妙融合。
C. “岭色千重万重雨”这一句表面上描绘了山岭的景色,实际上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雨的密集来比喻音乐的急促与繁复。
D. “泪痕深”这一意象寓意着听者因筝声而流下的泪水,仿佛是山岭上绵绵细雨的化身,深刻地表达了愁绪的沉重,展现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力。
11.本诗尾句“断弦收与泪痕深”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异同?(6分)
三、链接高考(必做)(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20分)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材料二: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2.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十年七月A盗杀B宰相C武元衡D居易首上疏E论其冤F急G请捕贼以H雪国耻
1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摆酒,名词作动词,与《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水”用法相同。
B.是,这,与《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是”意思不相同。
C.因,于是,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相同。
D.多,赞赏,与《登泰山记》“山多石,少土”的“多”意思不相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贞元十四年,白居易以进士的身份参加考试,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学士。
D.白居易创作了很多含有讽谏的诗歌,针砭时弊,得到皇帝认可。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16.白居易为什么被贬为江州司马?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