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琵琶行》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11-02 09:29  浏览量:8

一、基础达标(必做)(32分)

1.B

2.C

3.B

4.B

5.B

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用“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运用了比喻;

B.说天姥山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

C.把“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运用了比喻;

D.把“大弦嘈嘈”的弹奏声比作“急雨”声,把“小弦切切”的弹奏声比作“私语”声,运用了比喻。

故选B。

2【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诗句等的正确使用能力。

A项,“千呼万唤始出来”是说大众都很期待看到某种东西等了很久以后终于出来了,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使用正确。

B项,“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近似同病相怜。使用正确。

C项,“司马青衫”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这里说他混迹官场多年依然没有升迁,此处望文生义。

D项,“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使用正确。

故选C。

3【详解】本题考查记忆、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B项,“《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著名的乐曲,相传由唐玄宗创作”说法错误。《霓裳》指的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在初唐睿宗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国,在流传过程中发展成为大曲、器乐、舞蹈等艺术形态。《六幺》并非唐玄宗所制。

故选B。

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用了拟人的手法”分析有误,是比喻的修辞,把“小弦的声音”比作“私语”。

故选B。

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另一位能够深刻理解其意”没有根据,诗歌中没有表明诗人向琵琶女表述自己的经历,就不存在读懂不读懂的问题。“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也不对,白居易是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不存在知己之说,所以才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人借琵琶女的经历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之感。

故选B。

6.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绡、拨、阑干、唯、乍、涩、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提升(必做)(20分)

7.示例:①同病相怜;②才华超众(才华横溢、才华出众)

8.示例:歌女携着凄切切的琵琶声,哀婉地步入了诗歌。

9.示例一:文学是容纳伤害的港湾,是滋养思想和激情的沃土。

示例二:文学是港湾,可容纳伤害;文学是沃土,可滋养思想和激情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琵琶行》在琵琶女描述经历后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诗人和琵琶女因遭遇相似而互相同情,故可填写“同病相怜”。

同病相怜:因为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不幸遭遇而彼此理解、同情。

②所填写成语修饰“诗人”,而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成就很高,不乏仰慕者和追随者,故可填写“才华超众”或与之相近的成语“才华横溢”“才华出众”

才华超众: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才华横溢: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才华出众:指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才干远远超出一般人。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画线句子的格式为:“诗人”为主语,“踏着”为动词,“湿漉漉”属于ABB形式修饰名词“诗行”,××地+动词+了+名词。

故按照题干要求可仿写为:歌女携着凄切切的琵琶声,哀婉地步入了诗歌。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了解整句的形式为排比或对偶,然后再进行压缩,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第一种形式:主语为“文学”,“容纳所有伤害”“思想和激情在此蓬勃生长”可以作为修饰成分分别修饰“港湾”“沃土”,故可压缩为:文学是容纳伤害的港湾,是滋养思想和激情的沃土。

第二种形式:以“文学是……,可以……”的句式进行压缩,故可压缩为:文学是港湾,可容纳伤害;文学是沃土,可滋养思想和激情。

10.B

11.①从语言特点看,都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王诗表达情感形象蕴藉,白诗表达情感自然直白。

②从情感内容看,都表达遭受贬谪之意、天涯沦落的漂泊之苦;王诗还表达了客子的愁情,白诗还表达了知音相惜之情。

【整体分析】王昌龄的《听流人水调子》通过描绘孤舟、微月、枫林等景物,营造出清幽恬淡的氛围,以乐景写哀情。诗中“断弦收与泪痕深”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愁绪,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氛围,将美景与哀愁情感巧妙融合”错误。本处在写“舟”这个意象的时候,用的是“孤”来 形容,而且“月”是“微”月,并且“枫林”也暗示出是在秋天。所以,呈现的应是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愁情。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本诗尾句“断弦收与泪痕深”中写到因为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艺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所以,本处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琴弦突然断裂形象蕴藉地表达出情感。

《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到作者听到琵琶女弹奏琵琶曲,不由地泪湿青衫,从语言特点看,也属于直接抒情,但情感表达自然直白。

本诗写于作者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通过流落江湖的艺人的琴声,表达了遭受贬谪之意,以及自己天涯沦落的漂泊之苦。同时流落江湖的艺人通过琴声也表达了自己的愁苦之情。

《琵琶行》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送客湓浦口时听到琵琶女弹奏琵琶曲,并且听琵琶女自叙身世,让作者有感于被贬的生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泪湿青衫。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也抒发了遭受贬谪之意、天涯沦落的漂泊之苦。同时还表达了知音相惜之情。

三、链接高考(必做)(20分)

12.ADF 13.C 14.C

15.(1)她曾经向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

(2)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

16.①言事急切,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求抓捕刺客。②遭上司嫉恨,被冠以“越职言事”。③同僚排挤打压。

【导语】材料一通过白居易《琵琶行·序》的自述,展现了他在被贬期间与琵琶女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材料二则详细介绍了白居易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及其被贬的原因。两则材料结合,既展示了白居易的才华与遭遇,又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突显了他作为诗人和官员的双重身份及其复杂心境。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

“十年七月”表示时间,后面应断开,独立成句,选A;

“盗杀宰相武元衡”,“盗杀”是主谓结构,“宰相武元衡”是宾语,结构完整,应在其后断开,选D;

“居易首上疏论其冤”,“居易”为主语,“上疏”为谓语宾语,“论其冤”是动宾短语,作谓语“上疏”的目的,语意紧密,中间不断开,“论其冤”后断开,选F。

故选ADF。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的能力。

A.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摆酒/游水。句意:于是命人摆酒。/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他擅长游泳。

B.正确。这/因为。句意: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

C.错误。于是/依据。句意:于是撰写一首长诗。/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D.正确。赞赏/数量大、丰富。句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贞元十四年,白居易以进士的身份参加考试,被皇帝任命为翰林院学士”错误,依据原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十一月,“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说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明确说明是在元和二年十一月被召入翰林为学士,并非贞元十四年。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色”,容颜;“委身”,嫁给。

(2)“能文”,擅长作诗文;“可意”,合他心意;“后进”,后辈。

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武元衡被刺杀后,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求抓捕刺客,言事急切,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宰相认为白居易作为宫官不应该在谏官之前进言,加上有向来厌恶白居易的人攻击他,执政者也厌恶他言事,所以给他冠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

“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同僚中书舍人王涯也上疏攻击白居易,可见他遭到了同僚的排挤打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材料二: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殿校理。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这些作品)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并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他在拜谢厚命的时候,献上文章议论政事。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居住在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