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生者与死者的尊严

更新时间:2024-11-06 20:14  浏览量:10

晚上陪一位“消失”多年的老朋友在国贸吃完晚餐,回到家打开了影碟机,没有犹豫地放进了《入殓师》,发现心境仍在浮躁中,于是先听了一会儿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终于安静了,我开始看《入殓师》。一开始并没有让我产生太大的兴趣,电影一上来那点调气氛的小谐趣让我觉得有点过于的庸俗,还有演员略显夸张的表演,都令我不喜。但我还是耐住性子往下看,结果我不知不觉中被打动,心里竟然升起了一丝温暖的怆然。甚至感到了一股隐隐的热泪在心中涌动。这是为什么?我开始在追问着自己的内心,究竟是什么让我一再地感动,而且被它的影像所牵引向着一个我已经开始感到麻木和陌生的情感区域掘进,我的心在下沉,下沉,沉潜到我自己都倍感惊愕的程度----温暖、湿润和沉静,当然还有一种极为温馨的忧伤。电影从始至终都在讲诉一个大提琴手如果在命运的阴错阳差间入了入殓师这一行,受到了朋友的白眼及妻子的背离,他仍在顽强地坚守着,捍卫着他心目中人所应当具有的----尊严与高贵。在我看来,尊严与高贵便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正是因了对人基本尊严与高贵的终极追问,这部电影的编导们寻找到了他们最终要体现这一主旨的影像内容-----入殓师及他的工作和生活,而电影中的尊严与高贵是被我们这些貌似体面的活着的人所忽略或所不屑的,因为入殓师这一职业决定了他们是在捍卫亡者的尊严与高贵,很难想象这些令人尊敬的创造者们是如何以他们的人文关怀来创造这部高贵的电影的,也很难想象那些投资者是如何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这一行列-----因为表现生者对死者的尊敬从投资角度看是一个极大的冒险,而以我的经验,如今的“资本”是拒绝这种“尊敬”的-----因为对死者的尊敬在他们看来毫无商业价值,正是因为这一我们无法抗拒的拜金主义的背景,当《入殓师》横空出世时,我不禁为所有参入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充满了感佩。电影让我们重新反省了生者对于亡者的态度,这正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而在此之前,我居然浅薄地以为它仅只是为了表现一个特殊的职业(入殓师),以便哗众取宠。我感到了羞愧。我不知道我所敬仰的法国已故的伟大的哲学家罗兰-巴特,如果看到这一情景时会做何感想,他在日本曾有过的那次短暂的停留给我们后人留下一部令人入迷的著作《符号帝国》,在书中,他几乎带着几分敬意,几分好奇,以及对日本文化内涵探究的痴迷,进行了一次符号学式的“学术游戏”,他涉猎了日本文化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典型”符号“:筷子、鞠躬、包装、书写、面孔等等,可是居然遗漏了这个岛国另一个更具符号特征的文化现象:入殓----生者对死者的态度,生者对死者尊严与高贵的敬意,并通过庄严静穆的仪式予以表达和延伸,最终升华为对整体人生及生命的神圣观照------我终于明白了,入殓师的职业并非是为了让亡者安静地上路,更是在为他们创造一次新的生命气息,以便在踏上天国之路时绽露出生命的灿烂和生命的荣耀,由此我们可以反观生者的存在本质,及我们屹立于世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