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文化户激活乡村振兴文化动力
更新时间:2024-11-12 11:31 浏览量:9
钟情于音乐的农牧民成立文化工作室唱响草原;蒙古马爱好者建起原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展出特色藏品;剪纸达人匠心巧剪传授技艺……近年来,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镇聚焦基层文化人才培育,注重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提升文化能人的核心服务职能,让多彩的文艺活动延伸到基层,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活乡村振兴“文化潜力”。
云端“好声音”激情开唱 唱出美丽乡村“新乐章”
在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草原上,正在开展的“孟克吉劳杯”农牧民线上主题文艺晚会歌声悠扬,气氛欢腾。
“如今,像我们这样的民间文艺队和家庭文化户越来越多,农牧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要富足。”农牧民组织者玛西巴图感慨道。
玛西巴图是自治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他的家既是文化工作室,也是乐队排练室。屋子里马头琴、四胡、三弦等乐器齐备,各类书籍报刊摆放整齐。
自成立“孟克吉劳”文化工作室以来,玛西巴图积极助力农村牧区文化建设,他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艺术创作,多次线上举办“孟克吉劳杯”主题文艺晚会、书籍展、摄影展、文化展等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每一次活动,农牧民都踊跃报名,盛装出镜,主题歌谣、诗词、演讲等文艺项目精彩汇集,秀出了新时代农牧民新风采,展出了乌审召镇各族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骏跃“追梦者”几多情怀 牧野院落呈现“新风采”
“马背给我草原的胸怀,马背给我牧人的勇敢……”《雕花的马鞍》是巴音陶勒盖嘎查牧民吉格吉扎布最喜欢的一首歌,他认为这首歌唱出了他和马日日相伴、惺惺相惜的情怀。
“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养马完全是一种情结。”吉格吉扎布说。吉格吉扎布有8匹马,其中4匹常年用于赛马,嘎查有春日、秋日马会,镇里、旗里每年也会举办许多赛事,十分热闹。他收藏了大批马鞍、马镫等用具,决心成为当地第一个建蒙古马文化“博物馆”的牧民。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他投入300多万元在自家家庭牧场盖起了占地11000平米的毛乌素牧民原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基地由“展陈体验区”“走马体验区”“手工艺体验区”“生活体验区”和“沙地牧场体验区”等区域组成。展陈体验区内有三大展厅,面积1200平米,内容包括《乌审走马文化展》《毛乌素传统柳编工艺展》和《毛乌素住宅文化展》。丰富多彩的牧民原生态传统文化体验基地,将蒙古马精神的独特价值体现了出来,蒙古马精神在乌审召镇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与弘扬。
匠心“剪刀手”剪世界 纸上风华书写“新画卷”
一把剪刀,几许红纸,目之所至,精美图案,跃然而出。从小在母亲熏陶下,方秀兰迷上了剪纸。出于骨子里的热爱,她学剪纸特别用心,常应左邻右舍的要求,剪一些福禄寿喜的窗花,久而久之,方秀兰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
在乌审召镇积极推进民间剪纸艺术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鼓励下,方秀兰更加醉心钻研于剪纸艺术的研究和实践,创作出“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等创新剪纸10余张,画面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看了让人回味无穷。
方秀兰还依托浩勒报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剪纸教学课堂进嘎查、进集市等活动。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在剪刀和纸张的碰撞下,将一张张平平无奇的纸,变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让农牧民们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了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为乌审召镇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间文艺队和家庭文化户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使文艺活动延伸到农牧民家庭,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乌审召镇精准盘点,举办“消夏晚会”“牧民之子”等节会,为各民族优秀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搭建平台、创造机遇,让乡村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全镇已经成立9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充实乡村文化队伍近200人,为基层文化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接下来,乌审召镇将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文化户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能力,不断激发文化人才为乡村而歌、为振兴而唱的内生动力。(张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