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阿格里奇:只此一家 | 鉴碟

更新时间:2024-12-02 18:33  浏览量:7

文 | 张可驹

阿格里奇是一位太有名气的钢琴家,某些曲目我们常常看到她的唱片被作为首先推荐的版本之一。不过,阿格里奇最受重视的录音大多是风格华丽的浪漫派作品,还有一些兼具奇特个性与高光技巧的音乐,如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而莫扎特的音乐,往往不常被人们与她联系在一起。

仔细想想,阿格里奇对德奥曲目的选择非常独特,完全从个性视角出发。正如她常年演奏贝多芬的第一和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却对大热门的后三首置若罔闻,在指挥家阿巴多最后阶段的苦劝之下,才留下第三号协奏曲的录音。

对于贝多芬的奏鸣曲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阿格里奇表现得更为谨慎。这么看来,将莫扎特视为阿格里奇最投入的德奥曲目,似乎也并不为过。

阿格里奇的一大特点,就是好多年里不再弹独奏会,而是一直与他人合作,或演出协奏曲,或演出室内乐。莫扎特的作品,她和多位友人合作过双钢琴曲目;协奏曲方面,虽然没有系统性地演奏,几部杰作却始终都在她的节目单上。尽管这些作品的录音不时被她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或肖邦、李斯特作品的巨大身影所遮盖。

我自己也有段时间没听阿格里奇弹莫扎特的录音了。不久前,阿格里奇巡演至西安,我应邀以阿格里奇为主题略谈一二。在准备的间歇,重听了多年前入手的阿格里奇的莫扎特录音,意外地发现了不少先前未曾留意的精湛之处。

这张唱片是阿格里奇和她的好友、钢琴家拉宾诺维奇(Alexandre Rabinovitch)合作,为Teldec厂牌灌录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阿格里奇弹《第20钢琴协奏曲》(K.466),拉宾诺维奇弹《第19钢琴协奏曲》(K.459),二人合作了《双钢琴奏协奏曲》(K.365),由拉宾诺维奇指挥帕多瓦管弦乐团录制。

我入手这张唱片,还真的是非常之早。小时候着迷于德奥顶级大师的演奏——那种极深刻地吃透结构又弹出了上天入地的奔放感。同样追求这个路线,又在诠释角度上独出机杼的傅聪,也特别让我着迷。反观阿格里奇的莫扎特,当时感到她的演奏虽则飘逸,可内在的一些东西不如他们那么扎实,那么有说服力。

如今重听,我依旧更喜欢那些人的演奏,但阿格里奇弹出的只此一家的魅力,也是需要重视的。她自身的特质虽强,却并未将自己凌驾于作品之上。她确实尊重她演奏的音乐,也充分留意莫扎特不容逾越的种种平衡比例。

《第20钢琴协奏曲》中,阿格里奇表现乐句看似率性弹出,有时弹性速度(rubato)的尺度当真不失为大胆,但她掌握着基本节奏的稳固,线条虽有张弛却严守分寸,这在当下这个“做小高潮”盛行的时代不仅不显得夸张,相反还成为演奏者个性表现尺度的楷模之一。

当阿格里奇以率性的快速纵横于某一章或某几句的时候,她始终不会在清晰性上有所松懈。她将每个音符都交代得清楚——不仅使它们具有清晰的颗粒感,更是掌握那种晶莹的色泽、分明的轮廓;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乐句的走向当中,不同音符如何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实现句法构思的表现力。其演奏看似单纯、率性,其实是将自身天然的东西与构思的稳健融为一体。

仔细关注,会发现阿格里奇对于演奏中快慢、轻重、明暗对比的处理颇为频繁,同时又不会让你感觉她刻意在作出种种效果。因此,钢琴家方才能在K.466的第一乐章既弹出层层叠叠、紧张的戏剧性局部,同时又能让乐章进入流畅的发展。

如果为了亮点而把整体切割掉,那就太可怕了。但阿格里奇的演奏让人感到,她确实从古尔达那里学到了一些表现莫扎特作品的“仙气”。在K.466第二乐章“浪漫曲”的开头,阿格里奇演奏中生动的变化并非为变化而变化,而是将这个主题人声般的特点充分突出。钢琴家在末乐章弹出激流般的速度,同时还能将种种音乐表现的构思从容地做出来,更显明她强大的控制力。与此同时,她晶莹俏丽的触键风格也在这部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那样的魅力与钢琴家的整体构思相吻合,与作品阴郁的氛围形成反差,而非对其进行强化。

阿格里奇标志性的“发音”,在她与拉宾诺维奇合作的莫扎特《双钢琴协奏曲》中体现得同样明显。拉宾诺维奇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但在塑造音色的特点上还是不如阿格里奇。有时听该作的录音,你会把两位钢琴家弄混,但这个版本只要稍微仔细一点听,阿格里奇的特色还是显而易见的。

除了协奏曲之外,她还与拉宾诺维奇合作在Teldec灌录了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K.448),以及多首四手联弹作品。Teldec并入华纳之后,华纳将这些录音合并推出数字专辑(2019年发行),其中还收入了先前未见的阿格里奇演奏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K.454)的珍贵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