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第七期终评音乐会》唱片分享会
更新时间:2024-12-02 19:24 浏览量:7
12月1日下午,国家大剧院“走进唱片里的世界”之《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第七期终评音乐会》唱片分享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两位著名指挥家参与分享——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浙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张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中国指挥学会副会长、成都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陈琳。专辑中的青年作曲家周嘉颖,青年作曲家刘豫徽,青年作曲家文子洋,青年二胡演奏家高白,以及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总经理赵争,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中心高级主管、青年乐评人高建出席并主持活动。
国家大剧院自2011年起创办了“青年作曲家计划”,面向全球青年华人作曲家征集和遴选管弦乐作品,为入围展演作品组织演出。第七期国家大剧院青作计划与以往不同,首次将征集作品范围调整为中国弓弦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对青年作曲家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发行的专辑就是2024年1月6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的《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第七期终评音乐会》现场实况录音,也是“青作计划”的第一张唱片“衍生品”。专辑中,在青年演奏家的生动演绎下,进入终评的五首作品用中国传统器乐与现代技法,一同展现中国音乐元素的魅力。
分享会中,参与第七期“青作计划”的作曲家与演奏家周嘉颖、刘豫辉、文子洋、高白分别做了分享。周嘉颖谈到她创作《冰玉堂——在历史的暗明中穿梭》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我在写作的时候就去专门了解了有关冰玉堂这个建筑的前世今生、一些特殊的人文现象与历史背景等。当时我就深受触动,很想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个这样的作品出来。”文子洋在创作《恸歌》时投射了很深的情感,他表示:“我觉得“恸”是一个从心里面发出的悲伤,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情感。悲剧在人类的发展中是贯穿的,而到音乐里悲剧的形象就更多了。这种悲伤的情绪是非常吸引我的。而“歌”我在写作时就仿佛看到了民间艺术家孤独地坐在角落里在歌唱的样子。”
演奏家高白与观众分享了演奏这部作品的音乐处理以及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她说到:“这首曲子非常突破我在二胡演奏训练中的一种常规,子洋对我音色音质的要求包括表达,和我之前的演奏都是相反的。但还是很荣幸最终能把这部作品演出来,而且在演奏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这种“恸”,做为二度创作再传递给观众,我是觉得非常荣幸和开心的。”刘豫辉谈到:“我的名字刘豫徽,徽字是安徽,安徽黄梅戏在安庆也是我的祖籍,所以我听过很多戏。而黄梅戏最吸引我的是它竟然有像勋伯格十二个序列一样,有自己的序列,有十个音贯穿了整个戏的唱腔,所以我觉得非常奇妙。所以思南就是一系列我对南方戏曲的一个思考。”为了解读自己的作品,刘豫辉特别在活动中演唱了黄梅戏片段,另现场观众动容。
随后指挥家张艺从“青作计划”评委的视角讲到:“(青作计划)我们办了七届,对于我们到底要写出怎样的音乐,其实是可以思考的。作曲是三个层面的,一是只写给自己听的,二是命题的,这两个某种角度都有自己一定的局限性。而还有一种是,既能按照命题要求、又能把自己的思考和理想写进作品,如何把这个平衡把握好,是非常难的,既要叫座又要叫好。”指挥家陈琳则全面回顾了“青作计划”的创立过程和规则的制定:“我们确实有一部分经历初选、展演到终选的阶段,某种意义上确实像比赛,但除了比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对青年作曲家的一个长线的关注和持续的培养,所以它不叫‘比赛’,叫青年作曲家‘计划’。”
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总经理赵争表示,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在不断推出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成果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年作曲家能够听到自己的创作被演录出来,本身就是很难得的机会,希望通过唱片和流媒体的传播,让更多行业内外的人了解中国优秀年轻作曲家的创作实力。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也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展示、推广‘青作计划’和众多青年音乐家的精彩创作。”
最后,张艺与陈琳一同就“青年作曲家计划”定位与发展方向,向在座艺术家和观众传达国家大剧院扶持和培养国内青年音乐家的愿景,并分享了“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章程,鼓励青年作曲家追随自己的内心,创作出真正体现个人艺术追求的作品,并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征集作品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第八期“计划”在继承前七期的成果基础上,充分倾听学界业界声音,对章程进行了修订。除了章程更新了关于独奏乐器、乐队编制、演奏家年龄条款外,本期“青作计划”还将在终评环节增加评选“乐手最喜爱的独奏者”和“民乐专家最喜爱的终评作品”等两项,充分调动民乐演奏界专家和师生的力量,让作曲家和演奏家相互激发创造力,相互成就。本期“青作计划还将”充分发挥国内外评委作用,在终评阶段举办交流研讨,让国际评委加深对中国民族器乐的了解,并通过他们把中国创作音乐带向世界。